受访人:陈凯;身份:亳州师专大二计算机系学生;打工经历:服务员、网管、车间工人。
一说起打工的事情,陈凯就坦言是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父母、他和妹妹,还有爷爷、奶奶,一家六口人基本上就靠着几亩地过活。陈凯家在怀远县李仪乡,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陈凯大学两年的学费主要还是靠亲戚凑钱和助学贷款支付。所以一进校园,他就开始盘算着打工赚钱。通过打工赚钱,大学两年里,陈凯解决了自己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用。
陈凯最初找到的一份工作是在市区开心驿站做服务员。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9点是上班时间,主要负责传菜。因这里离校园较远,下班又晚,有时回到学校大门已经关闭,他会不得已翻墙头进去。在开心驿站干了一年,陈凯挣了5000元钱。
大一暑假前,陈凯也在积极物色职位外出打工。不过在市区找到的多是餐馆服务生、家教、发放传单之类的工作,餐馆里工资低,环境也不是太好,工作很累,一个月下来也就600多元。
那个假期,他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前往上海英业达集团打工。在那里,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晚上7点一直站到次日7点。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打工,充满了新鲜感和激情,但一周下来,“手都肿了,胳膊疼得厉害,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受组长的气,好几次我们都是含泪坚持下来的”,陈凯苦笑着说,“车间里温度很高,挥汗如雨并不夸张,但为了多赚钱,我们都是通宵做工,困得头如小鸡啄米,站着都能睡着。工作苦不说,居住条件也很差,干了近两个月,拿到了2000元的工资。”虽然很辛苦,但2000元钱对于陈凯来说算得上一笔大收入了。
在经过大一一段“疯狂”打工的经历之后,陈凯想静下心来多读读书,“以后工作的机会还会有很多,而大三就要实习了,目前学习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
为了兼顾学习,从大二开始,他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做了一名网络管理员,这份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每天下课后陈凯就会赶到网络中心,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机房的上机秩序,解答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的疑问,陈凯一般并不会上网,而是会拿出专业课本仔细钻研。
勤工俭学让陈凯收获很多,“正视贫困,增强自信,让灵魂保持自立,就会开启自强之门。”陈凯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演出现场。本报讯(柴阳阳)“有一次在宿州市演出时,曾把当地一个村唱成了一个集镇,到现在那里热闹得很。”日前,涡阳县青年泗州戏剧团团长张守先兴奋地告诉笔者。据介绍...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