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种养大户和农资经营户。听听他们有哪些新的谋划和期盼?
扩大富硒稻面积
【人物】齐美华,45岁,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殷汇村种粮大户【新年期盼】前两年我把村里一些种粮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汇发水稻种植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亩,主要以一麦一稻为主。去年小麦和稻谷的行情都不错,我们合作社的小麦销售价格0.85元/斤,比前年高出0.05分/斤;杂交稻的平均销售价格120元/百斤,比上一年度高出25元/百斤。虽然去年每亩水稻减产了100斤,但由于销售价格高,每亩水稻平均产值增加了180元。
我们合作社一直和池州市梅里生态米业公司进行订单合作,公司的稻谷收购价比市场价格要高出5元/百斤—10元/百斤。 2011年我们将继续和梅里生态米业公司订单合作,这个月就要签订新的订单合同,选择主栽品种。
去年我们合作社还种植了500亩富硒稻,富硒稻的公司收购价达到了215元/百斤,农户种植富硒稻的亩收入比普通水稻增加800元/亩—900元/亩。如果在销路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将增加富硒稻的栽种面积,这样农户的种植收益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
多种早熟梨
【人物】吴宗政,70岁,歙县上丰乡溪源村果农
【新年期盼】我现在最忧心的事,就是去年收的贡菊到现在还有将近600斤没有卖掉。已经卖掉的贡菊平均价格也就在每斤35元左右,不是很令人满意。同时我种的20亩油桃由于病害严重,产量也低。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70亩梨园的收成还是不错的。我的梨园种的是新水、圆黄和黄金梨,正常情况下每亩可以套6000—7000个梨袋,每1000个梨袋收获500斤。去年6月和7月以来由于连续遭遇雨水天气,徽州雪梨的亩产量比正常年份降低了100斤。但雪梨的行情不错,平均销售价格在每斤1.5元—1.6元之间,比前年提高了0.1元/斤。因此,种植雪梨的总收入并没有减少。
我现在已经在盘算着2011年的种植打算了,今年我计划减少油桃和贡菊的种植面积,扩大梨园的面积,多种以早生喜水为代表的早熟梨。这种雪梨一般在每年的6月底到7月初上市,比新水梨要早半个月。由于果型好,口感也不错,市场销售价格也比新水梨贵50%—100%,应该会给我带来不错的收益。
增加棉花面积
【人物】曹冬莲,46岁,东至县大渡口镇大同村棉农
【新年期盼】我们村的农户一直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全村棉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去年棉花收购价格最高达到每斤6.8元,比2009年高出3.3元/斤。由于去年天气不好,棉花亩产大幅降低,平均亩产只有400斤左右,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00斤以上。虽然棉花单产降低了,但新棉价格卖上去了,棉农的总收入并没有减少。
前两年棉花价格低,农民植棉挣不到钱,种棉积极性就降低了。现在棉花价格上去了,农民又开始种棉了,估计明年我们村棉花种植面积将会增加。我们前两年以种植鄂杂棉11号为主,它的表现还不错,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00斤,但去年平均亩产只有400斤。而去年小范围种植的慈抗杂3号的表现很让人满意,平均亩产500斤。为此,明年我们准备减少鄂杂棉11号的种植面积,多种慈抗杂3号。
“咨询点”上求共赢
【人物】杨建义,67岁,宿州市埇桥区杨寨村农资经营户
【新年期盼】我从事农资经营行业已经十多年了,去年农资销售额有20万元,比前年增加了4、5万元。现在农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农资企业的产品虽然质量有保证,但价格较高,影响了农户的购买意愿。为了提高农资产品的销售额,我就在服务上下功夫,不仅农户购买化肥,免费送上门,我还采取让利促销手段,买农资送礼品,农户购买金额在5000元以上就送一台价值200多元的电动喷雾器,扩大了农资销售额。
今年我的农资店成为你们报社“惠农政策农资农技咨询点”,我订了5份《安徽日报农村版》免费送给种植大户,帮助他们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目前我已经在20多个村庄建立了将近60个农资示范户,今年还将继续在周边村庄布点建立农资示范户,以批发价把农资卖给他们,让他们起到使用正规农资产品的示范作用。
生猪价稳好赚钱
【人物】赵宝林,40岁,太湖县新仓镇惠民村养猪户
【新年期盼】赵宝林养猪有十来年了,他说,2010年对于当地的养猪户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暴跌,很多养猪户都亏本了,部分散户退出,下半年由于国家出台储备肉政策,生猪价格上升,全年盘算下来,自己的养猪场出栏600头猪,赚了八万元,还算是不错。
老赵告诉记者,2010年除了生猪市场波动大影响养猪业外,猪病的防控也是难题,夏天的高热病使自己的猪场损失了一些猪,而防疫工作自己也是按照乡里的兽医站的标准做的,但是还是照样得病,这令老赵很头痛。对于新的一年,老赵充满了希望,“希望2011年的生猪市场稳定,不要再大起大伏,老百姓养点猪就想多赚点钱。 ”老赵准备在新的一年再投资扩大养猪规模,他告诉记者,希望国家对养猪户的利益给予保护,补贴政策能够到位,让小散户也能尝到甜头。储备肉计划能够继续执行,在猪市低迷的时候保护养猪户的利益。
盼肉牛养殖获扶持
【人物】申浩,31岁,灵璧县渔沟镇申浩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新年期盼】申浩养殖肉牛有六年了,目前存栏肉牛700多头,2010年肉牛价格比较平稳,年底的时候才上涨到每斤8元,“肉牛养殖投资大,见效慢,真不是一般农户能够应对的。 ”申浩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说,去年一头牛的利润才700元,而从外地购买的能繁母牛要6000多元,养殖周期长,2—3年才能出栏,成本太大,当地的农户都不太愿意养牛。
新的一年,申浩希望国家能够出台肉牛养殖补贴政策,“养猪有补贴,养牛为何没有补贴,这对我们养牛户太不公平,养牛的效益太低了,需要国家扶持。 ”申浩说,现在养牛户不但没有补贴,贷款也很难,基本贷不到款,没有资金不能扩大规模,直接影响养牛积极性。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补贴养牛户,这样养牛户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养鸡效益越来越好
【人物】沈为勇,30岁,怀远县常坟镇大郢村养鸡户
【新年期盼】沈为勇2006年以来一直在深圳务工,挣了不少钱。 2010年回乡创业开始养殖肉鸡,他说:“我从外地务工回乡,正愁着没事干时,亲戚建议我养殖肉鸡,于是我便到了凤阳某公司参观考察,回来后就建起了养殖大棚。2010年4月从外地购进5000只鸡苗,通过精心饲养, 1个月后,小鸡长到了3斤重左右,5月12日出售第一批鸡,我核算了一下获利1万多元。就这样,我两个月出售6000只鸡,获利1.5万元,一年下来,收入10余万元。 ”
谈到新年的希望,沈为勇说,希望养殖效益越来越好,饲料价格不要上涨太快,政府能够出台政策调控饲料价格,不要让养鸡户的负担过重。 2011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来养鸡,让乡亲们都能致富。
本报记者 喻寒松刘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怀远县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民事案件,依法驳回原告葛传龙要求被告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支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蚌埠支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2010年6月份,原告葛传龙...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