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好几趟银行,就是贷不到款,就差5万块钱,现在农民要贷款咋就这么难呢? ”日前,怀远县常坟镇村民老常给本报打来电话抱怨说,难道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农民就贷不到款了吗?
记者了解到,在安徽省农村地区,有一种既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担保的贷款产品,那就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简称小额农贷)。其一般的做法是,先对农户的基本经济情况进行摸底,再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最后根据评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农户可以凭贷款证和身份证,直接到金融机构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根据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此类贷款最高额度有1万到10万不等。
然而,眼下却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小额农贷已经“过时”,正在逐步被淘汰,不少银行甚至已经开始停放此类贷款。 “这与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传统的小农耕种已经开始逐渐消失,农业普遍呈现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趋势”,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信贷资金的需求,也由小额分散逐渐向大额集中转变。 ”
农户信贷需求的变化是一方面,也有银行人士表示,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差、农业生产自然风险高、农户贷款成本大,也是银行在小额农贷问题上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风险管控带来了压力,让经营逐步规范、规模不断扩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失去了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把信贷资金投向其它高收益、低风险的经济领域。 ”一位农村金融机构高管告诉记者。
实际上,随着安徽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不断壮大,但小额农贷的投放量在逐年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记者从安徽省中部一家县级农村银行了解到,2010年至2012年,该行小额农贷的余额分别为9873万元、7056万元、6339万元,下降的趋势明显。
今年年初开始,肥西农商行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从3万元提高至5万元,贷款利率则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这比该行一般优质企业的贷款利率还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小、笔数多、风险大,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管理成本,都居高不下,如此低的利率,在不少银行人士看来,这是在“亏本经营”。
“我们的优势就是点多、面广、决策链短,离农民最亲近,人缘地缘熟悉”,该行一位负责人说,“农村市场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如何,小额农贷作为农金机构服务‘三农\’的‘金字招牌\’,决不能丢。 ”
不少农村银行负责人均表示,现在说小额农贷已经“过时”,尚言之过早,但促进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却势在必行。 “银行应该跟上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要将小额农贷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小微企业等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相结合,逐步对其进行完善。 ”皖南地区一位农村银行的负责人说。
除了银行自身的努力外,政府部门也应有所作为。 “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也可以调动银行发放小额农贷的积极性,解除其后顾之忧。 ”一位农村银行高管说。
本报记者 曹荣
新闻推荐
“我有一尊60年代的毛主席石膏像,是父母留下来的,现在值多少钱? ”近日,怀远县农民王建致电本报,想了解自家收藏的毛泽东石膏像价值几何。说起这座石膏像,现年66岁的王建感慨万千。他说,这座毛主席...
怀远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