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上周五本报征集“福星孝星”活动开展以来,读者踊跃参与,争相推荐自己身边的 “孝星”和 “福星”,讲述他们的孝行和福气。
“我心中的孝星就是母亲。 ”在看到本报“扬福颂孝征集令”后,淮南谢家集区望峰岗镇淮望小区读者张梦婕第一时间给记者发来短信。张梦婕的母亲刘菊已年近六旬,多年来一直细心照顾80多岁的父母,尤其是五年前老母亲不慎跌跤瘫痪后,更是24小时不离床头,体弱不适的老人常像孩子般闹人,但她从不抱怨。“姥姥有6个子女,我妈是唯一的女儿,外人都说该请几个兄长分担,母亲却总说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而母亲对长辈的孝行,也传承给了张梦婕:“母亲年纪大了,有时炒菜忘了放盐,我们也佯装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她用钥匙开门后就忘了拔下,我总说是自己粗心忘了拔。 ”
“没有父母就没咱,要抱着感恩的心对父母。 ”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村民李连忠兄弟姐妹8个,几十年来,每年都和父母聚在一起过年。 “一大家子聚齐了有50多口人,每年的年夜饭都得摆上三四桌。 ”除了让一双老人衣食无忧、有病得医外,兄妹几个还勤来看望。 “我们到哪出门都提前打电话跟父母说一下,回来了也是第一时间就向他们报平安。 ”在李连忠看来,“孝顺父母没有轰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 ”
“我的姥姥是位老寿星,借贵报祝她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说起已103岁高龄的姥姥刘正英,54岁的怀远县徐圩乡韩湖村村民张跃自豪得像个孩子:“别看她年龄大,身体可壮实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样样干;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简单的针线活还在做,白头发很少,牙齿完整,肠胃好、膳食更好! ”张跃说,姥姥一辈子受了不少罪,不到30岁时丈夫就病逝了,她含辛茹苦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各奔前程,现在晚年福气享受不尽,儿孙满堂、个个孝顺。问及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张跃总结为:“多吃素淡、听戏解乏、劳动锻炼,最重要的是笑口常开、与人为善! ”
“家有福星”的还有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新村村民汪静。今年83岁的鲍秋华10多岁时成了“童养媳”,丈夫汪观宝现年85岁。 70多年来,两位老人始终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奶奶能干要强、心地善良,家里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条;爷爷性格温和,最牵挂的人就是奶奶。二老喜欢吃包子,有时儿孙买了热包子送去,爷爷第一个一定是给奶奶吃。 ”爷爷、奶奶携手走过70年的经历让汪静动容:“这种相伴一生的夫妻之情是二老最大的幸福。 ”
而在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杨庄村村民侯新峰眼中,81岁的昔日老师孟庆芳则是当之无愧的“福星”。侯新峰介绍,孟老师曾是中学物理老师,30多年前因病退休,虽罹患肾癌并做过肾切除手术,他却总是乐观以对。村里人都知道,这个乐呵呵的瘦老头最爱搞发明创造,“发明了几十样物件,有的还拿了国家专利证书。不仅如此他还有副热心肠,瞧见村道有坑洼就一声不响平整好,看到哪有垃圾总把捡起来丢进垃圾袋……”
“孝星”孝行,感动你我;“福星”之乐,鼓舞众人。您可以继续向我们推荐身边的“福星”、“孝星”。举荐方式:致电0551—65179783或 65179310;发短 信 至18900518072;发邮件至qcahnu@163.com;或写信至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469号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钱程收。
(本报记者 钱程 实习生 钱阳)
新闻推荐
今年小麦一类苗占七成本报讯 据省农委在全省35个县(市、区)149个小麦苗情点苗情监测,当前小麦总体进入拔节末期至孕穗期,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同期。 3626.9万亩小麦中,一类苗占70.0%,二类苗占23.6%。 ...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