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削的身体怀着大大的倔强,有爱笑温和的脸也有永不服输的心。还记得第一次高考,可能由于压力过大,不幸折戟沉沙。施瑶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经过反复考虑她觉得是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才导致了考试发挥失常,而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于是施瑶下定决心再读一年。
得知施瑶选择复读,家人朋友纷纷劝阻,大家都担心施瑶如果过不了心理那道坎,第二年再考不好对她可能是个致命的打击。但是施瑶反复思考还是决定遵从内心放手一搏,因为施瑶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抛开顾虑,毅然决然地迈入了复读学校的大门,施瑶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与决绝。
第一学期复读的学费是施瑶自己在高三毕业的暑假打工挣来的。第二学期,施瑶和校长说明了自己家庭困难的情况,校长了解到施瑶的学习成绩不错,结合她的实际情况,决定免除施瑶第二学期的学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第二次高考施瑶狂涨了100多分,施瑶说,这不仅是对复读学校校长的一个感恩的回馈,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幸运的一个交代。
大学里施瑶连续三年来都担任班级团支书,从日常团支部的建设抓起,不分大事小事,尽心尽责。由于班级女生较多不好管理,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施瑶可谓是费尽苦心,组织春游计划,进行团小组活动制。积极协调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活动。施瑶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在大学过得好累,好在院里的领导和老师都予以及时的安慰和疏导。回首三年来的大学生活,施瑶说“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天底下哪有完美的人生呢,不要让自己后悔就好”。
感恩奉献,将爱心回馈社会
每次走在路上看到乞讨人,施瑶都觉得可怜,施以援手。曾经也有人告诉施瑶那些可能有部分是骗子,专门利用人们的同情来骗取钱财的。然而施瑶每次遇到还是会给他们钱,“我没看到他们欺骗,我只看到他们可怜,也许有骗子,但是如果能帮到一个真正困难的也值得了。”
在大学里施瑶经常会参加志愿爱心服务,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剪指甲,拉着他们的手陪着他们晒太阳,说说话。施瑶说她经常哭,只是因为她觉得这些老人好孤单,他们需要关爱。
感恩奉献,砥砺品行。为了更好地回馈社会,施瑶连续两年组建重点团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2013年,赴安徽宿州进行义务支教,她克服重重困难,初立讲堂,彰显师范生风范,个人事迹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2014年,作为团队队长她带领队员赴蚌埠怀远县开展义务支教。
施瑶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她代表五四爱心学校参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所参加项目“留守儿童情感陪护行动”在全国38个省级赛会单位的50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大赛银奖,精彩的临场答辩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施瑶说参加志愿爱心服务,从来没有终点。
到了大四,施瑶决定放弃考研,参加学校的西部支教计划。施瑶说自己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回馈这个社会给予她的爱和帮助,“我觉得这是我该做的,因为有很多好心人帮助过我。”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拓宽生命的宽度。选择参加西部支教还有一个原因,施瑶说自己是个很恋家的人,所以这次也想锻炼自己,去偏远的地区独自生活,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会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更长的人生,爱家人,爱生活,爱生命。”
青春绽放,梦想不再遥远
全面发展,传递青春正能量。施瑶作为校史馆讲解员,连续两年从事新生校情校史的教育工作,讲解校史35场。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她凭借自身取得的优异成绩,于2014年6月被选派参加中日友好协会组织的赴日教育交流活动。她担任文化交流晚会的主持人,一展中国大学生的风采。施瑶勤奋学习,求实创新,连续两年专业课成绩优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大三上学期,获得精锐特别奖学金。她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论余华〈活着〉的语言艺术》获得省级立项,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已投稿至学术核心期刊。施瑶被评为文学院“优秀大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施瑶勤奋努力,获得校院级各类奖项近40余项。
从小,施瑶就觉得如果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孕育桃李,培养栋梁是件多么美好又光荣的事啊。上了大学,施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圆自己的梦。大学三年来,作为一名怀揣教师梦的学生,她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坚持每天练习粉笔字、钢笔字,认真研读教科书、撰写教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三上学期,她以校级师范生技能大赛文科组第一名的身份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备赛期间,被学院选送至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马鞍山二中进行交流学习,施瑶的勤奋与努力,获得语文特级教师肯定。最终,与来自全省27所高校50个代表团近200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斩获文科组特等奖。五本教科书、80余份教案、3.12G课件、5万余字备课笔记,她用行动证明:青春在于奋斗,刻苦才是天资。
别人都说施瑶是个爱笑的姑娘,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路有艰辛,有心酸、有泪水……或许人生的开端并不完美,但她坚信,在不完美的生活中追求完美,在平凡的人生中选择不平凡。她用自强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她是最美的姑娘,从外到内。
熊树星 记者 季鲲
新闻推荐
正在作画的梅金莉□本报记者 刘景侠梅金莉是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在她的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是这位70后新一代“...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