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高翔 吕倩
怀远县荆山镇根据荆芡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给一任打基础”的优良作风,实施“书记项目”,将择优选人、科学管理、完善机制等措施作为传、帮、带的“接力棒”,孵化出了敢于担当、善解难题、勇于争先的村级干部队伍。
胸襟坦荡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
荆芡村位于芡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全村5570人,土地面积7130亩,全村96名党员,现有支部委员4人,村委会成员5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村两委干部结构完整,班子内部团结,“两委”成员“肝胆相照”,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带领村民致富愿望热情高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荆芡村的党支部按照村级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分田到户时把“堤脚地”和修建荆塌段确保堤取土区行成的沟塘作为集体财产永久性保留,为集体经济积累留下了涓涓长流的“源头活水”,在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上,村两委班子把村团支部作为培育村干部的“摇篮”,三任班子集体共同规划出村主要负责人成长轨迹“线路图”,从村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开始选拔培养,到村委会委员、副主任、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一代相传,人人胸襟坦荡。30年前的团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永军把村级班子传承形象地比喻为“芡河水浪打浪———交替推陈出新。”正是30年前缔结的选人用人机制,给荆芡村两委班子营造了团结、向上,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也为村两委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带富村民找到了用武之地。翻开村两委干部成长档案和工作档案,抱团攻坚克难的“新风尚”迎面扑来,工作上有分歧,民主生活会上“迎刃而解”,个人观念有偏颇,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风清气正谋划村域经济发展蓝图成为每个人的奋斗方向。
着眼长远搞好后备干部队伍的传帮带
根据镇党委“书记项目”实施的需要,村两委干部把传承美德,培养后备力量作为共同的担当。结合“三向培养”活动的开展,重点把有致富能力、或者已经成为致富带头人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建党积极分子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档案,今年共有3名党员、团员致富能手和优秀青年才俊被培养成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根据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采取“一帮一”、“结对子”,搞好后备干部队伍的传帮带。村党支部依据“德才兼备”用人准则,制定符合本村发展需要的培训教育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干部帮带、供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后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工作能力和致富技能培训。村支部委员还负责对培养对象进行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工作实绩、群众基础等方面情况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录入村干部后备人才资料库。确定的后备干部,在村级组织活动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给任务,压担子,使其尽快成长。同时,村两委还从挖掘发展潜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上找准切入点,鼓励在职村干部在发展种植、养殖、林果、露天蔬菜等农业产业化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鼓励村两委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各类新经济组织,使村干部在市场经济主战场的丰富实践中,不断增强“双培双带”能力。结合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抢抓镇党委班子成员驻村指导指导的机遇,把2名致富“能人”,培养成建党积极分子,帮助村民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11个。共引进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项目3个,举办糯稻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技术、电机操作、特种水产养殖等培训班7期,帮助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
加强管理规范村级班子行为准则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荆芡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按照“一二五”工作法,坚持每天上午固定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商讨解决村内热难点问题,部署新的工作,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回顾。村干部在搞好常规村务党务工作的同时,实行全天轮流值班制度,并公示坐班人员名单、时间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办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随时处理村内日常事务,帮助党员村民解决各种问题,并将当日来访接待工作、承办事项和办理结果、处置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情况等及时进行详细登记,归档备查。通过强化监督考核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理顺村两委的关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实行目标量化考核制度。推行村级干部“绩效工资”、“保证金”制度,根据每项工作制定的奖惩措施,进行评比打分,对照村干部所担负的工作业绩确定惩戒标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进一步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两学一做”活动作为考核支部书记的标准,实施述职评议制度。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的结果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写进年终考评档案,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定期公开一次村财务、事务;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村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工作实绩,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公布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接受党员的评议。建立和落实村两委议事规则、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前提下,建起了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新闻推荐
“几袋子硬币终于找兑换了,我心里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怀远农商银行为我解决了这个大麻烦,真心感谢你们这样好的服务。”10月29日,满面笑容的李先生拿着厚厚刚兑换好的14760元崭新人民币,心里甭提多...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