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活在蚌山区的老百姓有这样一种感受,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为贯彻落实中央、省两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蚌山区深入推进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家园。
提起建筑工地,人们常常想起黄土裸露、垃圾遍地的场景,但中山街原南山宾馆及周边改造项目工地却是另一番景象。10月13日,记者跟随蚌埠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该工地现场看到,这里整洁安静,鲜见扬尘污染。但凡填方开挖的地方都做了相应防护,大面积的黑色防尘网对黄土裸露区域实行全覆盖,确保不产生明显扬尘。
“该项目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是蚌埠市棚户区改造的重点项目。它紧邻一实校环保监测点,又处于城区中心,对扬尘控制要求极高。”青年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庆元告诉记者,自2013年实施该项目以来,蚌山区想方设法控制拆迁工地扬尘污染,确保了监测点监测数据始终达标。
为了使防尘网发挥最大效用,加强洒水作业也是防止扬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地进行拆迁作业时,尽量选择在阴雨天顺风方向,租用水雾喷洒车不间断喷淋拆迁部位,同时采用“敲牛皮糖”式作业,控制扬尘也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噪音。除此之外,对于暂不施工的区域进行硬化处理,改为临时停车场,不仅缓解了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所得收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控制扬尘污染的日常支出。
以往施工项目中,由于渣土运输车遮盖不严造成渣土遗撒、扬尘漫天,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而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洗车槽两侧高压水枪对进出工地的各类工程车进行清洗、冲水,车辆“洗澡”后才能离开,有效避免了道路路面污染。
“从去年7月开始,已经覆盖了3次防尘网,投资10万元左右。未来还会根据需要,计划在不便覆盖防尘网的地方铺设草坪,并定期安排人员洒水,做到文明施工,确保老百姓满意。”谢庆元说话底气十足。
作为老城区和中心区域,蚌山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绿化面积让这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车间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工人们穿着厂服穿梭其中,花园式的企业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前期仅废水处理设施就投入270多万元建设,每年环保运行费用达到100多万元,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设备经理林金元告诉记者,公司在规划初期就充分考虑了环保项目的安全性,由有建设资质经验的环保设备公司施工建设,废水废气处理设施通过环保及第三方检验检测合格后投入运行,2015年公司还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
走进燕山乡仲集村,记者瞬间就被这里的村容村貌所吸引,村里铺上了水泥路,道路干净整洁,村中的小花园里长廊、凉亭点缀其间,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过去是个臭水塘,别说休闲娱乐了,村民走路都绕得远远的。”燕山乡乡长李朱凯拿出手机,指着眼前一口景观塘,骄傲地向记者展示着整改前后的变化,“自从池塘清淤并建了景观后,无论天晴或下雨,村民都能出来走走坐坐。看着水从浑浊变清澈,又配套建成曲桥、回廊、文化墙,大家都在夸治理成效。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村和城里的差距在一步步缩小。”
今年以来,蚌山区深入贯彻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部署,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立行立改的要求,积极开展整改工作。蚌山区环保局负责人高仲尚在采访中表示,该区针对所有已整改办结的案件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不再死灰复燃。同时,结合环境监管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截至目前,涉及蚌山区的10件中央转办单和15件安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办结。处理各级交办和群众直接投诉的环境信访案件182起,处理率为100%。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靳瑾)10月15日上午,2017皖北(蚌埠)人才合作对接会开幕。简短的开幕式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诚,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旭,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少华等来到对接会分会场会...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