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本人对电影《十八洞村》的名字感到有些奇怪,朋友告诉我说是主旋律电影,主要讲扶贫的,便在头脑中预先勾画出政治说教的画面,不料在影院里观看后,给人的感觉像是阅读镜头下的散文诗,节奏舒缓,画面的质感非常鲜明。故事的发生地为湘西,这一充满地域风情的地方。虽是主旋律影片,丝毫没有说教意味,而是通过戏剧冲突和小人物的命运为视角来展现主题,也是一部夹杂着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的温暖故事。
湘西,到处是连绵的群山,十八洞村山高林深、山路狭窄盘旋,进出很不容易,加之人多地少,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演员王学圻在片中饰演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对土地深深地眷恋,也因此拒绝了很多外出挣钱的机会,为妻子和残疾的小孙女三口人的吃饭、看病,日夜辛劳地在土地里找活路。当得知自己被精准地确定为贫困户需要帮扶和救济的时候,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恼怒:“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这个场景引起了观众共鸣和思索。
影片中应用了对比,不仅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个性,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如先期来帮扶的政府人员小龙,对于分派的工作有牢骚有埋怨,因而他的工作方法比较被动、消极,后来的年轻人王申是自己主动要求来到这个偏僻落后的十八洞村,他的参与愿望就十分强烈,他积极主动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得到村民的接受和欢迎,他把脱贫脱困当成“打仗”的提法深得退伍老兵杨英俊的认可,并甘当打仗的带头人。与杨英俊形成鲜明对比的同门同宗的杨“懒”,年纪轻轻却什么也不愿干,地荒着,屋里一地的瓜子壳,甚至饭都不肯做,却十分羡慕被评上贫困户的人,典型的好吃懒做混日子。此外,对于人与土地、自然与人性、传统与现代、离乡与回乡这些矛盾的深度挖掘,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该片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出湘西乡村在扶贫过程中,村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让观众直观地理解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感受到基层工作人员开展扶贫工作的不易以及偏远地带的贫穷落后,引发人们对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
作者单位:蚌埠经开区
新闻推荐
学懂 弄通 做实 推进蚌埠政协事业不断发展 市政协召开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 顾世平主持
本报讯(记者李景)10月31日下午,市政协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顾世平主持会议,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宝宣出席。会议指出,市政协机关、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