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春怡)开庭审理不见踪影,执行法官打电话总是敷衍拖延,被法院判决还钱也迟迟不肯露面,怎么办?法院一招出手,“老赖”主动履行义务,拖了许久的案件顺利执结。
2016年5月21日,市民龚添(化名)因做生意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向朋友顾先生借款2万元。谁知借钱容易还钱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顾先生多次催还欠款,龚添均以各种原因搪塞推诿。无奈之下,顾先生只得诉诸法律。2017年4月13日,顾先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也多次联系龚添,后者依然以无力还款为由拒绝。由于执行法官未查询到龚添名下有存款或房产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正当龚添以为自己可以无限期赖账下去时,不料突然接到法院打来的电话,被告知若再不还钱,其子女可能无法继续在私立学校就读。原来,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顾先生向法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龚添的儿女均就读于北师大附属学校。按照《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失信被执行人送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属于限制高消费范畴,如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孩子可能失去在私立学校继续就读的机会。
接到电话,一直“淡定”的龚添终于慌了神。仅仅几天后,龚添来到法院,交齐了全部欠款。
新闻推荐
美驻沪总领事来皖致谢安徽法院 不法分子制售假冒品牌篮球获刑,企业点赞,美驻沪总领事谭森送来感谢信
不法分子制售假冒品牌篮球获刑,企业点赞,美驻沪总领事谭森送来感谢信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