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切西不远万里来到蚌埠,向新生代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君学习心意六合拳。 李茂峰 摄
中国武术,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其中,蚌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心意六合拳。据相关资料,当前心意六合拳不仅流行于国内,而且在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也有一定的传播,不少爱好者成立了专门的团体,出版了书籍刊物,心意六合拳为促进中外人民文化交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心意拳由来
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姬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他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融合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创作了心意六合拳法。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求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根据练武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自明末清初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的进程和十余代人的承袭传播,心意六合拳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五大主要流派,即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该拳法不仅流行于国内,在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也有一定的传播。
蚌埠开山自宋门
蚌埠宋门心意六合拳,开山门人为宋国宾。
据相关史料记载,宋国宾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七月二十八,卒于1960年9月11日,河南省周口市德化街人,自幼嗜武如命。1894年,12岁的宋国宾由父母送至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同先生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在镖局期间得到各门各派高手的指点。后来,他闻听袁凤仪、卢蒿高师徒功夫很是了得,精通心意六合拳术,机缘之下认识卢蒿高后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后结为金兰,直到终生。随即由义兄卢蒿高推荐,按江湖规矩递帖拜袁凤仪为师,袁凤仪老师破例收下了第一个汉族弟子。宋国宾从此夜以继日,在牢记要领的基础上,苦练单式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争分夺秒勤学苦练。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袁凤仪把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宋国宾。
宋国宾来到蚌埠后,曾在冯玉祥部下担任过武术教官。后多年传授心意六合拳给穷苦的码头工人,直至去世。蚌埠历来有尚武之风,随宋国宾学拳者不下数千人,然得其真传者仅数人。
宋门敬仰岳飞,相传投入宋门徒弟要先向岳飞画像叩九个头,再向老师叩九个头,后再向大师兄、二师兄各行三个礼,并宣称“对师傅忠孝,对师兄弟仁爱,为人讲礼义”。入门徒弟须崇尚岳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谱》里的七言诗为古训:“心意六合拳不乱,许多奥妙在其间,若传狂徒无知汉,惹是招非保身难”。宋门的练拳歌诀是:“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在宋国宾大师的努力下,经几代习武人的努力,使该拳种在安徽省、全国及世界各地都有老师传授,以宋门为代表的心意六合拳从蚌埠走向了世界各地,将蚌埠习武人的精气神向全球展示,为促进中外人民文化交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3年,心意六合拳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目前蚌埠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有:蒋保平、赵新民、梁红宣等。
新闻推荐
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委托,蚌埠市产权交易中心以竞价的方式公开转让报废20吨燃煤锅炉一台及其附属设施。一、标的简介:(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锅炉房内20吨报废燃煤锅炉一台及其附属设施、...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