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如何保护老地名?地名之间有何规律?本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探听一番—— 地名背后的“潜规则”

来源:淮河晨刊 2017-11-27 10:5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瑶

地名是一条路、一片住宅、一座桥梁的代号,是一座城市美妙和谐的音符。地名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一座城市的历史和底蕴,往往从老地名或者旧建筑中就能窥见一二。不论是游客还是土著,都很愿意徜徉于老街巷中感受历史的变迁。然而,老地名如何受到保护,新地名如何更能有文化气质、地域特色?地名之间有何规律可循,如何能更方便大多数人标注坐标?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探听一番蚌埠地名背后那些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潜规则”。

延续文脉,保护老地名

“老地名里承载着地方特色。‘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一提起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南京。我们蚌埠的老地名,像‘二马路\’、‘大舞台\’、‘篾匠街\’……哪个当年不都是响当当的?可现在很多老地名都没了。”住在中山街的市民秦岳认为,老地名不是个空洞的名字,它们的取名往往都大有讲究,而且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名还成为了城市符号。即便是现在,老地名也常是风景区或是特色小吃的聚集地,当地居民更以老地名为傲,热情地带着外地而来的亲朋好友,到老街巷中逛一逛,感受下属于这座城市的特色。

建市百年来,蚌埠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地名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近些年,城市的道路长了、住宅密了、桥梁多了,许多人因此感慨,蚌埠变了,变得有点不认识了。老地名消失可能是每个城市在发展中都不得不面对的遗憾。根据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蚌埠市统计出有2000余个地名因建筑开发、拆迁移民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老地名里承载着文脉延续。老地名的激活与复苏,是保留文化符号、传承文脉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发展永远不可能割裂历史而独存,某种程度上,一座城市软实力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是一脉相承的。老地名的延续或者恢复,成为向世人展示当地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宝贵载体。哪怕依附在地名上的建筑早就不存在,但剥离了实物的老地名,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精神内涵。”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保持原路名、保护、沿用、恢复老地名是蚌埠市目前地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现在,新修道路如果是和老路连通的道路,一般不另起新名。比如,刚修建好不久的宏业路南段,虽然在滨湖新区内,但是考虑到方便坐标和保护老地名的因素,仍将整条贯通的道路命名为“宏业路”。在中兴街上,立起了“篾匠街”的牌子,以多种方式保持这些老地名的生命活力。

“东西为路南北为街”规则仍在

“看路名的时候,有个想法,“街”和“路”是否有区别?想了想估计有,想自己去发现这个小规律,一抬头就懵了,东西南北方向的道路都有叫街或者路的。为啥蚌埠的街和路没有按照方向统一规划取名?”市民郑娟说,自己经常弄混方向,如果道路的名称取得很有规律,对自己这样的路痴来说,应该方便很多,因为只要看路名,就知道自己走的大概方向。

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建市初一直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蚌埠的路名一直按照“东西为路、南北为街”的方向命名,比如东西向的“淮河路”、“胜利路”、南北向的“中山街”、“国庆街”等。但随着城市发展,道路拓宽,一些宽阔的“大道”出现了,再用“街”的名字就不太合适。“‘街\’的规模比‘路\’要小一点,所以才有‘背街小巷\’这一说法,‘街\’升级了就成了路,所以有的南北向的路名也是以‘路\’命名,比如朝阳路、工农路、延安路。”

记者从该部门获悉,“南北为街、东西为路”,本市一些新城道路的命名仍然遵循了这一规律,在这些新道路的名字中,除了用“街”、“路”来强化道路方向感之外,东西向道路上采用历史地名或现状地名,与之交会的南北向道路则采用创意命名。比如滨湖新区内的,南北向的拥军街、明镜街,东西向的惠民路、兴民路等。

用行政区名命名不适用蚌埠市

市民朱先生因为公事,经常辗转在国内多个城市间,他认为地名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方便坐标,提起蚌埠的地名,他觉得本地很多路名的坐标功能有些弱。“上海和合肥的地名就是很好的例子。”朱先生说,上海很多路名采用全国各省的政区名,尤以沿海及长江流域的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的地名居多。以山东省各路为例。首先以山东省命名的街道有山东中路、山东南路以及山东北路。以山东省会城市命名的街道是济南路,接下来还有山东省内地市级别的城市命名的街道有枣庄路潍坊路、济宁路等。除了命名街道的行政地名层次更为丰富以外,行政地名命名还增加了其指位性,弥补了原来的不足。例如宝山区在上海北部,因此境内有很多以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命名的道路。熟悉中国地理的人就此可以直接通过路名来判断方向了。而合肥的很多道路也是用了很多省内城市的名称命名。

此经验是否适用于本地呢?今年,曾有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能否考虑在以后的命名中,以各县乡镇的行政名称作为路名。但此建议未被市地名管理部门采纳。

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新的地名管理办法,行政区的名称不能再出现在地名中,所以很难用各个行政区的名称再来标注蚌埠的地名。但在未来的地名管理过程中,取新地名时,相关部门会尽量将周围建筑物、历史典故或是名人等具有标志性的符号融入地名中,让地名的指向性更强,更方便标注位置、坐标。

□记者手记

地名是凝结了民众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是这片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居民的天然纽带,是广大居民的情感寄托和自我表达的缩影。不是所有的栖身之所都能叫做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叫做故乡。地名所代表的土地和人的情感的关系让人们安土重迁,并滋长出浓郁的乡土情结。以前街道命名,大多是因商业或者机构而自发形成的,道路的命名可能是无序的,但却是尊重大多数人的情感的,这让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延续性成为可能。不顾地方历史,随意取名、乱取地名、擅自取缔传统地名都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都是权力傲慢和执法粗暴的体现。在满足了对传统的延续和情感的满足后,人们对地名其重功能性的要求就凸显了出来,地名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方便标明坐标。一座城市,地名既能延续文脉,又有规律可循,这可能就是大家最乐于见到的局面了吧。对于蚌埠的地名,我们期待能兼具文气与规则,能少一些槽点,多一些亮点。

新闻推荐

八年荏苒 百大名品中心品牌效应扎根珠城

2009年的淮河路商圈,一座经典的装饰主义建筑拔地而起,为蚌埠老城区商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她就是珠城百姓自己的购物中心———百大名品中心。2017年11月28日,她即将迎来自己第八个生日,八年的时光里,名品...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熟料运输招标公告2017-11-24 12:28
评论:(如何保护老地名?地名之间有何规律?本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探听一番—— 地名背后的“潜规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