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创城让城市更加美好 创城让百 姓幸福加码 创城让市民素质提升 文明新风扑面来 珠城处处显芳华 本报记者 司从建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1-24 12:12   https://www.yybnet.net/

□策划人语

新时代,新起点,新目标。

2017年,蚌埠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翻开了“文明之城”的新篇章。

2018年,我们是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迈进?还是觉得功成名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我们的选择当然是前者!

那么,文明到底意味着什么?

哲人说:文明是人类共同的特征。妈妈说:文明是幼儿园带的小手帕。朋友说:文明是我对你永远的感恩。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眼中的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我不闯红灯;

文明是银行、医院、检票口,我自觉排队;

文明是交谈时的轻言细语,以对方听见为准;

文明是节约用度,少产生垃圾;

文明是不在两人以上的场合抽烟;

文明是每天微笑上班、坦然下班;

文明是携人之老、助人之幼;

文明是行善一生,不求人知;

……

文明,我离你还有多远?

文明,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女神?

保持“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需要我们每天每日、每时每刻做什么、怎么做?

本报今日特别推出全媒体策划:文明的距离。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文明之风,扑面而来,珠城处处,尽显芳华。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是2017年蚌埠最喜庆的事之一,在蚌埠的发展史上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年的奋斗,驰而不息;三年的发展,硕果累累。

如今,当你走在珠城的大街小巷,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令人惊喜的蝶变:市容市貌大变样,城市管理大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争做文明有礼蚌埠人的氛围逐步形成。

在文明的感召下,一幅“人人讲文明,处处有新风”的画卷正渐次铺陈开来。

文明,让珠城景美人更美。

环境美了 城市更宜居

一个城市文明与否,首当其冲就是环境的好坏,而环境变化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市容市貌的改变。对于初到一个城市的人来说,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大街小巷是否干净、整洁、有序。市容市貌最直接地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折射市民的整体素质。“说实在的,以前咱蚌埠的大街小巷可没这么干净,走在路上时常能看到塑料袋、果皮纸屑等垃圾。现如今可大不一样了,保洁人员全天值守,及时清扫,再加上随着创城的深入开展,大多数市民也能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大街小巷干干净净,让人看着就心情舒畅。”市民姜艳不无自豪地说。

保洁看似一件小事,但其实并不小,其对一个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风景优美、空气良好,但若是垃圾满地,让人看着心里就堵得慌,谁还会愿意再来第二次。

细微处见真章,点滴里看管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蚌埠市制定了《蚌埠市区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规范》,确保道路机械化“统一作业模式、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作业标准”;依据各区政府与环卫企业签订的合同,制定了《各区保洁公司道路清扫保洁考核办法》,建立了常态保洁工作机制。目前,全市道路机械化率达到90%,车行道路机械化率达到100%,提高了道路保洁质量。不仅是路面、人行道,人行护栏,绿化带护栏也全部采用了专业车辆进行作业,彻底消除了“藏污纳垢”的卫生死角。

如果说保洁是让城市的“面子”清爽利亮,美化就是给城市的“面子”化妆美容。

城市环境的提升,不仅仅表现在道路的干净整洁,还在于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和街头游园的建设,让市民出门见绿,移步换景。如今的蚌埠,道路两旁花红树绿,赏心悦目;街头游园设计精巧,景色宜人。“街头游园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有时间我就喜欢去转一转,环境很好,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创城以来,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让人心情舒畅。”市民卢根双说起街头游园的建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几年,蚌埠市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化绿满珠城行动。2015年以来,龙子湖公园、张公山公园、市民广场、淮河景观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新增街景游园3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市民普遍感觉城市越来越美了,环境更好更宜居。

民生为重 百姓更幸福

文明创建是登高望远的追求目标,更是足履实地的民心工程。

创城改变了市民的生活。三年来,蚌埠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宗旨,持续开展交通秩序、经营秩序、集贸市场、城乡环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等整治提升,优先解决灯不明、路不平、水不通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市民吴兰美自香园小区建成就一直住在这里。“因为小区不大,也一直没有物业,以前环境不尽如人意。”吴兰美说,今年改造以后,路面重新铺了,建了供居民休闲的凉亭,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补充了绿化,小区环境变美了,住着也更舒心了。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旨在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硬件提档升级以及后期长效管理等,基本达到住用舒适、配套齐备、管护有效、环境美化的宜居目标。创城以来,蚌埠市花大力气改造老旧小区,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与香园小区一样,一批老旧小区被列入了改造,加大对绿化、路灯、楼道亮化、广场道路硬化、公共活动场所美化、供排水、强弱电线路有序化进行整治完善。通过改造,老旧小区环境显著改善,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市民感受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纷纷点赞。

相较于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也让市民有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受。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与百姓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即使不是每天必去,隔三差五地也还是要去转上一圈,所以农贸市场环境的好坏,也关乎百姓的幸福感。“以前的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陈旧,地上垃圾随处可见,空气中也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买菜就是受罪,不到万不得已我都不愿多待一分钟。”今年62岁的刘社华说,现在可好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以后,环境大变样,且不说摊位整洁、分区合理、地面干净、菜品新鲜,就是那电梯、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也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一个个农贸市场就像大型超市,买菜可享受了。

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通过划行归市、引摊入市、完善功能、规范管理,营造文明规范的市场环境,一举改变了昔日脏乱差的状况,完成了一场美丽的蜕变。市民舒心、商户开心、管理部门放心,如今的农贸市场已然成为环境整洁、文明经营的一道亮丽风景。

创建惠民,为百姓幸福不断加码。

伴随文明创建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创城以来,蚌埠市改造老旧小区236个,整治提升背街小巷139条,新建改建公厕158座,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38台,改造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24个,建设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28条、示范店2398家,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素质提升 新风扑面来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市民的一言一行最直接、最深刻地显示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而且市民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市民素质的提升于创建文明城市而言,犹如车之轮,鸟之翼,缺少了这一环,一切则无从谈起。

创城以来,蚌埠市紧紧抓住提升市民素质这一“牛鼻子”不放松,以志愿者等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市民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共同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诚信蚌埠·孝善珠城”系列活动扎实推进,涌现全国“时代楷模”张劼、首届“启功教师奖”秦翠英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全市累计获评中国好人106人、安徽好人67人、蚌埠好人331人;全市志愿者网站注册志愿者团队783个,注册人数达302425人;“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充分折射出蚌埠市民真诚、友善、文明的人文精神。

实践是最动人的旋律,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创城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大街小巷、十字街头处处可见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人参与创建,共建美好家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市民王女士说,正是由于他们的辛苦付出,才使文明有礼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是的,从马路执勤劝导市民文明出行,到在公交站台维持乘车秩序;从深入社区打扫环境卫生,到走上街头捡拾路边垃圾;从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志愿者的身影在这个城市里无处不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每天都在上演,温暖着你我的同时,也彰显着文明城市的和谐之美。

春风风人,志愿者在践行着志愿精神的同时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市民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文明已日益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个个都是文明力量,这不只是一句掷地有声的口号,更是当下蚌埠的真实写照。

如今,无论是行走在繁华大道,还是背街小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画卷,更有一道道熠熠生辉的文明风景线。

近期请关注《全媒体策划:文明的距离②》。

欢迎读者以《我看身边的文明差距》为题,把您身边还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记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十分感谢。可以直接寄送或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淮河晨刊编辑部(邮箱:4034444@126.com),特别欢迎您登录淮河晨刊微信提供线索、发表看法。

新闻推荐

一线城市房价连续15个月回落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5个月回落,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微涨。数据显示,12月份,70个大中...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创城让城市更加美好 创城让百 姓幸福加码 创城让市民素质提升 文明新风扑面来 珠城处处显芳华 本报记者 司从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