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家庭医生 离我们有多远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文/图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5-29 13:06   https://www.yybnet.net/

有个头疼脑热,可先问问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后,可享受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酌情开具4至8周用药;绿色通道转诊,可优先预约大医院专家门诊……近年来,蚌埠市立足居民健康需求,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扩大签约服务受益面,完善健康“守门人”服务功能。

记者从市医改办了解到,2017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0.4万人,占常住人口数的33.13%,重点人群合计签约服务78.47万人,占总数的65.31%。采访中,不少人对拥有家庭医生的家庭表示很羡慕也很憧憬,当然还有更多人纳闷:“有了家庭医生真方便,可我的家庭医生在哪里?”那么,蚌埠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如何?家庭医生究竟如何服务居民,守护社区健康?本期起,记者为您一探究竟。

走入寻常百姓家,家庭医生都在忙些啥

5月28日上午七点半,王明军准时打开治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门,装好血压计、血糖仪、酒精、棉签等必备物品后,便与同事赶往滨河御景小区。

一路过去,王明军遇到了不少自己签约服务的辖区居民。出门买菜的杨秀英看到身穿白大褂的王明军后,主动招呼道:“小王医生,多亏你上个月给我换了药,这段时间控制的还可以,头也不疼了。”王明军说:“正好我今天带着仪器,要不就在这给你测个血压,省得阿姨再往站里跑了。”“好,好。”杨秀英笑眯眯地连连点头。

正给杨秀英测着血压,拎着早点的古振华看到了王明军,连忙快步上前说:“小王,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这两天俺家老头胃口明显差了很多,你一会再去给他检查一下,看看到底咋回事。”“等我上门检查完一个预约病人,就去你家看看朱大爷。”王明军应声道。

在爬了四层楼后,王明军和同事来到了预约随访的慢性病患者马凤英老人家中。马凤英今年80多岁,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因为独自一人生活,老人签约了王明军作为家庭医生。“大娘,这次血压是150/96,血压有点不稳定,这两天还有心悸和胸闷的情况吗?”仔细询问老人后,王明军为老人日常服用的倍他乐克片剂量进行了调整,并准备两周内再次对其进行随访。

告别马凤英老人时,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半。爬上三楼,敲开古振华老人的家门,王明军首先给老人做翻身检查。古振华的老伴朱家华是个“老糖高”,2014年突发脑卒中,由于送医不及时导致瘫痪在床。目前,老人病情稳定,但由于无法自主饮食,出院后医生为其保留了胃管。“身上没有压疮,古大娘您照顾的很好。至于胃口不好,可能和天气有关系,可以把水果蔬菜打成汁喂大爷吃点,食养就可以,如果还是消化不好,您再给我打电话。”

上午十一点半,王明军和同事结束了上门随访,回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上午门诊病人比较多,预约随访的病人也一般安排在上午,因为有的病人需要空腹测血糖,下午的工作一般就是信息录入。”王明军告诉记者,目前治淮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着滨河御景小区1号楼至16号楼的居民,其中建档立卡的慢性病患者就有500余人。按照规定,每次随访的信息都要电子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还要根据系统提示,对即将到的应随访的慢性病管理人群提前进行电话沟通,确定好上门随访的时间。“从系统上看,这一批将近80人要进行随访,由于要随访病人较多,下午也安排了两位。”

“社区签不了,家庭医生哪里才能签约?”

这两天,金生家园的李大爷一直要求女儿询问到哪里可以签约家庭医生。“隔壁你程大爷和张阿姨都签约家庭医生了,这两天都去秀水社区体检了,听说项目还不少,有心电图、B超、肝肾功能等六七项呢。你去社区打听打听,问问现在还能签约不?”

咨询社区后,李女士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社区不再新增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现在拥有家庭医生的家庭都是2017年签约的,至于何时签约还需要等上级指示。”

对此,王明军也证实,2018年治淮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新增家庭医生签约人数,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提高2017年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有偿签约的比例以及项目服务水平。

“社区签不了,那究竟哪里才可以签约?”除了李女士有疑问,不少签约过家庭医生的居民也存在不少疑惑。记者随即采访了十多位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一部分表示不太清楚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还有一些表示参与过社区组织的集中体检,但从未接受过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

其中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签约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打电话让我定时过去测血压。可专门跑一趟,就为量个血压,也没有其他服务,感觉挺麻烦的。除了集中体检,其他的项目我也不想参与,签不签约其实没啥不同。”

提升家庭医生质量,做实做细履约服务

“社区能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其服务功能有关。”针对李女士们的疑问,记者咨询了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解释称,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病。而签约家庭医生的家庭也像多了一位健康顾问,让居民在就医选择上更为理性,不再因为一些小病便一股脑地涌向上级医院。“但是社区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资质的医护人员,才有条件开展签约服务。就目前蚌埠市开展签约服务的社区看,仅仅依靠社区的全科医生是无法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基本上由综合医院领办,安排专科医生下基层提供签约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近期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了最新安排,要求把家庭医生“做实做细”,并规定,不要盲目追求签约率,不要层层加码,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签约服务数量下滑。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该负责人表示,今年蚌埠市将选取部分社区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具体包括禹会区的钓鱼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城镇中心卫生院,蚌山区的青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纬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上区的淮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子湖区的治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个社区,通过软硬件的提升改造,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后期的签约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起蚌埠市还将探索体现医保基金的‘防病\’功能,建立医保基金、基本公卫经费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付费机制。”该负责人补充解释道,比如制定履约服务包和责任体系,将履约服务费纳入医保基金统筹,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调整医保配套优惠政策,经过签约家庭医生逐级转诊的居民,实行倾向性的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居民依从性和信任度,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闻推荐

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的“网红”连连看

本报记者马珺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场汇聚全球顶尖的制造业创新科技“嘉年华”让市民大开眼界。无人驾驶汽车、智...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庭医生 离我们有多远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