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起,小学生们开始陆续复课。与此同时,为了检验疫情期间网课的效果,各校的摸底检测也即将开始。本期小记者课堂邀请蚌埠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马之先老师,聊一聊关于小学生阅读理解题存在的问题及解题技巧。
高玥: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很多学生看文章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一到做题就感到为难。请问,阅读理解一般考察哪些内容?
马之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理解的评价是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一般会考察词语解释、词语搭配、仿写句式、改写句子、补充内容、判断对错、填关联词、标点符号、写同义词、写反义词、概括段落大意、联系生活等。一篇短文通常会设置3—6个题目。
高玥:那么,孩子做阅读理解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马之先:很多小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比较粗心,往往大体浏览短文之后就开始做题,有的学生短文没有读完,就开始做题。因此错误率很高。此外,还有些学生喜欢先读题目,再根据题目去寻找短文内容,这样导致短文读得不全面,答题自然不会到位。
高玥:小学生做阅读理解有什么方法呢?
马之先:阅读理解的答案一般都分为“文本之中”“文本之上”“文本之外”几个类别,学生明确了每一题的类别,才能做好题目。
“文本之中”,就是有些题目的答案隐藏在短文之中,只要学生耐心、仔细地寻找,就能直接或者间接找到答案。
“文本之上”,就是短文的主要内容、主旨等,这就要求学生读完全文之后,有个整体印象,综合归纳,最终才能得出结论。读不懂时,要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明确这个道理。
“文本之外”,就是根据短文中的句式仿写,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看法、感受等。仿写的内容有: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以及仿写规范的句式等,向文本之外拓展。
高玥:能举个例子吗?
马之先:例如《中医》这篇短文。
中医是起源和形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总结了中医“八法”。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和个人经验,收集五千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历史上,中医学有一些经典著作,它们是:《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传统医学巨著。它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学说,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是中医理论著作。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举了一些病证。《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对邪风、寒、暑等论述较为详尽,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药方,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读的一本重要医著。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以“神农”托名,书中记载药物365种。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书中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进行了介绍。《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他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录了约一万个药方。书中不仅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还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
中医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们需要不断继承和发展。
1.补充完整。
中医是()
2.对的打“√”,错的打“×”。
(1)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
(2)华佗总结了“八法”,被称为“药王”。()
(3)《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4)《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
3.写出《本草纲目》一书的贡献。
4.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中医的作用。
第1题“补充完整”,第2题“判断对错”,第3题“写出《本草纲目》一书的贡献”,其实都是“本文之中”的内容,只要仔细阅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第4题“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文本之上”的内容,需要进行概括和总结出:文章介绍了中医的原理、起源、著名医生和重要的中医著作,中医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第5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中医的作用”,就属于文本之外的内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和答题。
高玥:不管答案是在文本之中、文本之上,还是文本之外,都需要仔细阅读短文。
马之先:是的,教师、家长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耐心细致的习惯,要有坚持读完的耐性,不要跳着读,要一句一句地读,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般来说,现代文要读两三遍,文言文、古诗词读四五遍,才能基本读懂,之后再耐心细致地做题。做题目时,还要做一题读一遍,至少读相关的内容。如解释词语的意思,读这个词语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
阅读理解的主观题的答案,需要对文本内容理解、内化、概括和总结,因此,阅读理解的主观题要按照要点写才能写清楚、全面,比如,采用“一是”“二是”“三是”……或者“1、2、3……”等几个要点写,学生思路比较清楚,得分点也明确。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明确题目类别、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闻推荐
“洛玻从洛阳出发,今天又回到洛阳,是一件大事喜事。此次洛阳与凯盛科技集团开启战略合作是牡丹盛开时节送给洛阳的大礼包。...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