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短小精悍,虽然字不多但干货满满,代表委员普遍认为戳中了问题要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如何化解特殊时期遇到的特殊问题,如何为孩子赢得更光明未来,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
A
均衡化难题怎么破
近日教育部表示,始终会强力度推进就近入学政策。看到这个消息的当天,北京市民黄海波发现他所关注的学区房挂牌价涨了30多万元,而且看房人明显增多。“政府工作报告说,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这句话说到我心坎上了。”他说。
“学区房的背后牵扯到教育均衡化这个亿万国民的关切。”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认为,总体而言我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名校”。择校热迟迟不能降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名校”奇货可居、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什么是好学校?主要看教师,优秀教师聚在一起才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要采取特殊政策鼓励优质学校教师向一般学校分流,缩小校际水平差距。
范鹏说:“就近入学要稳妥推进,必须以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绝大多数人能理解、想得通、可接受为基础。”
对于采用集团化办学方式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做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认为,一定要警惕“融而不合”的问题。她说,集团校虽然名字一样,但有的实际上情况不一,集团化办学必须协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学校换名字。
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问题是限制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切实了解农村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农村教师职业注入活力,才能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保障农村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马景林说,北京四中从2016年起着手实施“教育改变家乡”教师成长计划,组织面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培训学习活动。通过探索构建适合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职业发展的学习模式,这一计划现已形成乡村校长领导力课程、班主任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多维度的培训课程体系。
B
网课如何上效果好
“神兽”一日不归山,老母亲热泪一日止不住;网课再要上下去,家庭关系要崩溃……疫情期间,这些段子火了。让人忍俊不禁的背后,是教育信息化与线下教学方式、教学逻辑的艰难磨合。
因为职业身份,全国人大代表、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专门深入调研了解网课现状。她说:“客观讲,网课中师生互动不尽人意、教学效果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等情况是存在的。几个月网课上下来,学生不轻松,家长受不了,老师们也操碎了心。但这不能否定网课,而是要总结得失,加大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是我们追求的高目标,但目前来看网课只是在形式上达到了隔空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远远不够。未来教育必然是由线上线下的融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无缝对接构成。如何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探索打破专业、学科、机构等藩篱,形成更优质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推动教育信息化,必须考虑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国情。疫情中,很多城市的学生已经通过5G、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学习。但有些农村地区的孩子仍不具备上网课条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不均衡。”范鹏说:“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
C
民办园如何帮一把
“我太难了!”这是开了十几年民办幼儿园的齐红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确实很难,而且是自打开办幼儿园以来没有遇过的难。受疫情影响,她的幼儿园面临教师工资、房租、贷款等多重压力,每个月支出近10万元。
尽管现在已复园,但齐红仍然高兴不起来,选择入园的孩子还不到平时三分之一,收上来的学费跟数月积累下来的债务相比不值一提。“政府说了要扶持我们。”她说。
齐红所说的“扶持”,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崔建梅认为,我国学前教育本身就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入托难”长期存在,如果大量民办幼儿园迈不过当前坎而倒闭,疫情之后“入托难”的问题就更突出了,因此必须把问题解决在当下,不能任其蔓延。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认为,当前仅有部分省份出台了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细则,力度有待加大。受疫情影响的是整个行业,全国应该“齐步走”,地方政府要综合考虑财政补助、租金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采取分门别类的有效措施出台一揽子扶持方案。
D
职业教育如何崛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凸显对民生的关注。其中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部署,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建议,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他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的“专精特”教育深度不够,同时面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缺乏理论功底。
冯艺东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学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冯艺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资助以训稳岗”等内容。他认为,这既是国家在保就业、提高就业人员技能方面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调整完善教育结构的难得机遇。
张志勇说,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提质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机遇。而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冯艺东认为,对于目前的教育结构调整问题,不宜“一窝蜂”新设立大量高职院校,这样做一是成本高、见效慢,二是由于学生和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短期内招生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三是新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较难把握。
他说,可以探索通过调整部分高校的大学课程设置来解决学生所学和所用部分脱节的问题。比如,可以试点把部分高校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为以基础理论、通识教育为主,三、四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内容。这样,大学毕业生既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理论功底,又能够具备将来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31年的“拉丝桥”将维修加固 时间从6月1日至8月15日 施工期间部分限行
鸟瞰解放路淮河公路桥。从东向西看“拉丝桥”。本报讯(记者陈昂通讯员孟齐文/图)5月26日,记者从市...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