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各级相关组织的领导是很重视的,媒体的宣传引导是有力的,广大市民是积极支持的。为确保今年连续通过“国检”,取得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的荣誉称号,除再接再厉,扎实做好家庭、社区、商店、学校、单位、医院、道路和公共场地的日常环境卫生外,还必须下大力气消除“盲区”,重拳治“顽症”。
“盲区”在哪?“顽症”为何?在于有些人的有些事:如遛狗拉屎不清除,共享单车乱停放,出行在外随地吐痰,过交通路口闯红灯等陋习,到了“我行我素”,让人“忍无可忍”的程度!
究其根源:除了此类行为人毫不自觉,缺乏群众观念,心中只有自我的狭隘思想外,社会在宣传教育和监管执法方面也有薄弱环节,亟待消除“盲区”,治理“顽症”。
其一、宣传教育要力求家喻户晓。因为有些人不关心报刊、电视、广播中的宣传报道,对社区张贴的政府法规,有的人不去看或一扫而过。因此,对于一些宣传报道,不如写成言简意赅的(条文)大字板,张贴或挂在能见度高的地方,让人们一次又一次重复阅看;同时在社区层面,要针对重点人群(盲区),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宣传,力求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其二、学校要承担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家庭的文明、卫生“监督员”;社区的党团员、干部和员工,要在讲文明、讲卫生的常态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其三、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每个市民都要对遛狗拉屎不收拾、共享单车乱停放、随地吐痰、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为人,当面进行劝导,至少向他表示出厌恶情绪!而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当“老好人”,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其四、要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必行!执法和监管部门必须敢担当、有作为,不可停留存纸面上、电话里,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务必责任到人,懒政追责!人手紧缺的执法监管单位,可否组建“纠察志愿者”协助监管执法。
其五、执法必严,监管有力。对劣习成性、顽固不改的人,就得采取一回督劝,二回警告,三回曝光,四回重罚,直至依法依规采取强制措施。这不是小题大做,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早已证明:重拳治“顽症”,严惩纠乱象。只有这样,文明之风才能常兴,整洁之貌才能常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苗成韬“请让我到防疫一线去!”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危及着每个人的生命健...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