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长假因为国庆与中秋“双节合璧”,不少在外的游子赶回家中团圆。到了返程的日子,后备厢里、行李箱里,又塞满了家乡味和妈妈的惦记。不出意外的,“百斤后备厢”又在假期尾声登上热搜。而蚌埠人的朋友圈里,晒后备厢也成为浓浓乡愁的寄托。
速冻馄饨饺子全是妈妈的味道
祖先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合肥工作。从9月30日晚上回到蚌埠,足足在家呆了8天才依依不舍准备启程回合肥。收拾行李时,妈妈就搬出各色物品,一定让儿子带上。“石榴、螃蟹、月饼什么的就不说了,我妈在菜市场买的南瓜、铁棍山药和蜜薯,还有自己包的饺子馄饨,冷冻以后用保温包装得齐齐整整。”离家之前,祖先生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是被塞得没有一丝空隙的后备厢。
“南瓜和蜜薯是为了让我多吃粗粮,速冻馄饨饺子是怕我们工作忙,没空给孩子做饭,饿了能拿来充充饥。”祖先生笑着说,虽说自家楼下不远就是菜市场,什么蔬菜水果都有得卖,超市里冷冻食品也是琳琅满目,但老妈就是迷信自己挑的南瓜最甜,自己包的馄饨饺子营养最全面,最有利于长身体的孩子。怕被拒绝,六十多岁的妈妈还亲自打包行李、把所有东西全部塞进后备厢。
以往,祖先生都会以东西不好拿、家里很少开火,带回去也是放坏了等理由拒绝妈妈,但是这次,他不仅照单全收,还一个劲夸妈妈想得周到,还是妈妈做的饭菜最可口,米其林大厨都比不上妈妈做出来的家常味。“这次回家忽然发现妈妈老了,年轻时扛煤球上四楼不歇脚的人,如今买菜都要带着小拖车了。”祖先生说,出门前爸爸悄悄告诉他,妈妈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给他们带回去的东西了。小本本上写了又划掉,精简又精简,再三考虑存储、营养、口味等综合因素,才最终确定“后备厢名单”。
亲人投喂不停瞬间回到大宝宝状态
和祖先生一样,戴小姐在家乡蚌埠呆的这几天,不仅没逃过“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铁律,每天面筋泡、牛肉盒、牛肉煎包、蛋汤不重样的吃,而且行李箱也被亲戚们“投喂”的各种特产塞满。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米酒、大蚂虾和各种炒货了。“我妈用胶带把米酒和大蚂虾盒子缠了一层又一层,打包票说肯定不会洒。”戴小姐有些哭笑不得地说,自己从小就爱吃米酒,冰酒酿、混汤元宵都爱。之前随口在电话里抱怨北京买不到可口的米酒,想不到妈妈居然记住了,特地赶在她离家之前买了正宗的倪记米酒,还特意煮开一遍,防止发酵过头。
“我拖着行李箱出门,感觉自己像个壮士,不知道的以为我要带着全部家当去闯关东、下南洋。”看似傲娇,但戴小姐一出门之后还是偷偷抹起了眼泪。几个小时的高铁,几乎一眨眼间就回到了北京。再次打开行李箱,戴小姐又忍不住泪崩:“啃一个大蚂虾,喝一口米酒,忽然就想起来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每一口都是专治乡愁的秘方。因为想妈妈,三十岁的人哭得像三岁小朋友。”
虽说如今物质丰富、交通快捷,天南海北万物皆可淘宝,但妈妈们还是不能允许后备厢留有一点空地方。市民王先生回浙江之前,妈妈就给他带上了刚絮的8斤棉被。“她非说南方没有棉花,超市买的被子不舒服,不如棉花养人。”王先生说,棉花是妈妈托人买回来的,跑了很远才网成被套。看来家里的衣橱又要再挤一挤了。
而吴女士的后备厢里,则被姥爷种的菜塞满了。“老人家找了一片荒地,每天坐公交车去种菜。”吴女士笑着说,放假的时候姥爷特地拉着她去“视察”了小园地,一样样指给她看。扁豆、辣椒、南瓜,不大的地方安排得井然有序。“我有一种‘地主’的感觉,这片园地都是姥爷为我打下的江山。”她说,姥爷再三强调自己种的菜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虽然卖相不如超市,但味道绝对一流。姥爷还说,给她带的菜精挑细选,耐储存又有家乡风味。实在不想带的话,就让姥姥给做成咸菜,下次回家再带。“看着老人家眼巴巴的一脸期盼,我一个不字也说不出口。吃不完的话再分给邻居和同事吧。”吴女士说,在外遭受社会的“毒打”,一回到家秒变被呵护的大宝宝。
血脉亲情越是遥远越是惦记
这个假期,市民尹女士则带着丈夫和孩子,去上海看望跟着姑姑生活的爷爷奶奶。临行前,她专门腾出了一只小行李箱,给千里之外的亲人带上了家乡特产的石榴和月饼,爷爷奶奶爱吃的老式点心蜜三刀、羊角蜜,还“人肉”给姐姐背去了烧饼夹里脊。行李箱的夹层里,则是刚拍的全家福。
两天后回蚌,尹女士的行李箱也没空着,被奶奶装得满满的——临安的小核桃、韩国进口的蒜味虾片、红心猕猴桃、刚出的麻薯小面包,全是奶奶认为她爱吃的东西。还有给宝宝准备的衣服、玩具,拾掇了整整一大包。临行前,奶奶还一直遗憾不能带上她亲手做的藕夹。
“奶奶,我下次开货车来,你想怎么装就怎么装,装不下我加拖挂。”临走前,尹女士还不忘跟奶奶开玩笑。然而刚出小区,看不见挥手的爷爷奶奶,她的眼泪就止不住了。“血脉亲情,越是相隔遥远就越是牵挂。”尹女士说,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很小的时候,背着书包告别爷爷奶奶去上学。包里同样装满了奶奶塞的零食,背在肩上踏实又满足。到了蚌埠,尹女士立刻给奶奶发了消息:“奶奶,我到家啦!包里的东西一样没少,吃完我就去看您!”
新闻推荐
两站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空巢老人。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们纷纷返程。不少老人又恢复到...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