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皑皑的冬日,收到武稚的诗集《在时光里奔跑》,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书房里的黑暗;就像一缕光,温暖了书房里的一双眼睛。武稚的诗,宁静、纯粹,她能够用一颗悲悯的诗心从容地深入生活的某一个场景或者片段,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准确的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进而捕捉到让人震撼的诗句。
这是武稚的第二本诗集。相较第一本诗集《我在寻找一种瓷》,也是文本质量和数量比较上乘的一本诗集。通读《在时光里奔跑》,能够感受到,武稚是一个勤勉的诗人,她有一颗纯粹的诗心,更有一份对诗歌忠诚、对朋友真诚、对生活热忱的一份诗人情怀。依稀记得第一次阅读到武稚的诗是在2010年,在我订阅的一份《绿风》诗刊上,武稚的诗歌被安排在了头条的位置。“秋风吹瘦了树 露出一叹三咏/秋风一次次试探我 我只能一步三停/我采了满满一篮的果/在秋天里 我要把步子走稳”,时隔数年,我依然能清楚地记得那些令人心生温暖的诗句。
阅读武稚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都是一样的让诗句极大化的精简,从而融入细腻的思考内容和结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后,瞬间形成爆破冲击力后的深度思考,像《铁轨》:“我相信它是爱着那枚浑圆落日/才沦落风尘的//长长的句子 不是呼喊 只是低语/并且发自内心//像一帧民国时期的黑白照/如果再有一个暗淡身影/并且背着一把竖琴”。且武稚对汉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显得从容、娴熟。她写诗已逾三十年,诗歌写作中语言的磨砺早已化沙为金。“时间是最好的诗句”,用这句话来形容武稚的诗歌语言,恰如其分。像《盐》:“盐在传递一种声音/离开水/成为经典//盐成为骨头托起那个人行走/盐成为血脉 托起那个人思想/盐还成为一种低吼//不要以眼泪的方式流出来/可是盐还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风暴和白”。诗句闪烁着迷人的金色。
诗集《在时光里奔跑》中,第三辑《我的耳朵》是我比较偏爱的一章。我一直主张诗人应该坚持“有根写作”。即在自己的诗歌原乡基础上,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背景经历,写自己血液中最能打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作品。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让阅读你作品的读者有所感触,这是基本的认知。就如同诗人陈先发所说:诗人应该拥有一辨即明的诗风。第三辑中,《荣家渡,我的故乡》《有到五河去的吗》《电信局里的弟弟》《我想要一个地窖》等,诗人不仅站在诗歌的角度来审视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五河,更站在时光写作的母题上加以思辨和发掘,诗作更多了一份沧桑的美,一种纯净的乡愁和诗意结合的美。
诗人黄玲君曾说:武稚的诗看似简单,却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感受在舌尖翻滚。武稚出生在安徽省的五河县,五河有五条河,五水交汇的地方,注定了她诗歌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水乡诗意。“人不想活的时候会到水边转一转/灵魂不想活的时候 会不会到水边转一转?/月光穿过水的夜晚/万籁已经露出破绽//水漂起来了 水漂起来了/它不会飞得太高太高/它总是寻思要回到并不干净的土地/它的凋零比上升更具分量 更具膜拜”(《水》),武稚的“有根写作”和水一样,具有宁静、纯洁、深沉、平和的气质。
所以,在时光里,不论水以何种形式出现,即便它冷成冰、凝成雪、落成雨或者化为霜或雾,都一样拥有水的内涵。写了数十年诗歌的武稚应该深知这一点。《在时光里奔跑》,我确信这本诗集是武稚诗歌写作的另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她还会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诗意和美,继续与诗歌为伍,继续去她的诗歌原乡寻找存在的母题。就像河流一样,一直向东流,一直去探寻,去遥远的大海寻找生命中的蓝色基因。
新闻推荐
许梦宇 摄 5月14-15日,五河第二届“祥源杯”龙舟赛暨“魅力漴河”民俗文化节开幕。当日五河县城万人空巷,漴河赛道两旁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来...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