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夏秋交替之际,天气转凉,不少人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极容易感冒发烧。输液治疗,往往成了现在的常见方法,专家提醒,输液让患者产生耐药性,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输液。
因医生仅开了口服药 他和医生起口角
9月7日,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输液室,因为感冒发烧等原因输液的病人可真不少。华商报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正在输液的病人。
开学没几天,王女士的女儿受同学的传染感冒了,由于吃感冒药见效慢,为了不影响学习,王女士就带着孩子到医院打吊瓶。
市民张先生还与医生发生了口角,原因是医生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输液,耽误了他的治疗。他感冒发烧,便到医院要求输液,以求“速战速决”。但医生认为,根据病情暂时不需要输液,因此仅开了普通口服药,并嘱咐他多喝水、注意休息。张先生认为,医生对他太不负责了,因此而生了气。
上述病患的输液要求,实际上就是医生们常常头痛的“输液依赖”。
输液超过一定程度会让患者产生耐药性
据悉,静脉输液在传入我国之后,于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由于其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不过敏”等口服药不具备的优势,迅速被大家所接受,随后,静脉输液很快便替代了肌肉注射。
事实上,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在一家市级医院门诊工作的李医生表示:“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李永峰教授指出,与口服药相比,输液有三大副作用:输液时针孔从体外进入血管,会有小创伤,有被感染的风险;个别人会有输液反应,出现颤抖、发烧等症状,如果发现不及时,有致命的危险;此外,感冒发烧输液主要成分是抗生素,用多了,体内就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后再输药效就不明显了,要用更高级的药才会有效。因此,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输液。华商报记者 张宝龙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党扬眉通讯员张鹏钰)9月7日,宝鸡市陈仓公安分局贾村派出所在千渭路十字路口抓获一名女性吸毒人员,从其随身手提包内缴获毒品海洛因2克。据查,该女子刘某曾因贩卖毒品被判刑,吸毒史长达近2...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