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巷街道上干净整洁
昨日中午时分,杜赵村七组,58岁的田万成给在村办企业上班的儿子、儿媳准备午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已是大雪时节,煦暖的冬阳下,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村巷街道上依然绿树盈目,处处干净整洁。
放眼望去,一排排红黄相间、整齐划一的漂亮砖瓦房,宽敞、笔直的村中水泥路上,却见不着几个人,“这个点儿,村民们都上班去了!”杜赵村村主任谢录娟说。绿化、靓化、净化,合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如今的杜赵村日新月异,村貌和村风越来越美,村民收入翻番,生活越来越好。
■移民搬迁十年 田万成一家开启了全新生活
12月7日中午时分,杜赵村七组,58岁的田万成正在给在村办企业上班的儿子、儿媳准备午餐。
干净敞亮的厨房内,墙壁上崭新的天然气壁挂采暖炉很是惹眼,“装了两年了,每年冬天村里还发1000元天然气补助。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取暖,干净又舒服。”田万成说,相比10年前,他们家的日子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作为第一批从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到此的村民,田万成一家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现如今,一家三代生活在这里,儿子媳妇在工厂上班,老俩口除每天准点接送孙子上小学,就是遛弯健身,养花下棋,生活俨然城市退休老人。
十年间,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在大山里,全家一年收入不足一万元,而现在儿子不仅买了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偶尔也会想起山里的生活。”田万成说,现在生活变好了,所住的村庄越来越美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当初,为了让移民搬迁的村民更快地融入村里生活,搬得来、留得住,帮助他们致富,村里党员干部每两人包扶一户。”谢录娟回忆道,经过十年来的相处,全村243户移民搬迁户,早已成为杜赵村大家庭的一员。
■建设美丽乡村,构筑文明家园 村民幸福感倍增
据介绍,目前,杜赵村全村758户全部通上了天然气,用上了壁挂采暖炉。全村村民享受着免费的合作医疗服务,全村45岁以上居民的养老保险费由村上统一办理,村上为全体村民免费提供生活用水,村里还先后组织60岁以上老人、村民代表外出旅游,全村有四分之一的村民家庭买了车,村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杜赵村也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全国巾帼示范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住在这样好的环境里,村民们讲文明、争先进、干工作的劲头都很足。”谢录娟说,环境美了,人的精神面貌、文明素质也随之得到提升。就移民搬迁的村民家庭来说,相比十年前,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均年收入都翻了十倍左右。
每个乡村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乡村梦。杜赵村只是周原镇建设美丽乡村、构筑文明家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原镇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周原等一系列创评活动,探求本镇特色达到了新水平,全镇环境更加优美,群众文明素质持续提升。连续四年蝉联全市“十强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新农村建设四星级镇、省级园林镇和教育强镇,2012年荣获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卫生镇,2014年跻身国家重点镇行列。
“刚来镇上工作的时候,每天或会处理一些邻里纠纷、家庭不和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到镇上解决家长里短问题的越来越少,干部主动下去,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越来越多,村民互帮互助、文明礼让、携手致富、和谐共进的文明之风正在周原大地逐渐形成。”周原镇党委副书记蔺亮亮说。华商报记者 张志花 文 张欣 图
新闻推荐
冬日的寒气越来越重,大...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