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46岁,中年无伴,膝下无子。
上个世纪,他是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人。只可惜初中没毕业就和父亲踏上铁路,成了一名铁路工人。他喜欢坐在自己铺的铁路旁看一辆辆火车驶向前去,带来一阵疾风,粗鲁地掠过路边成片的太阳花。在他眼里,那是载着希望的,是奔向春天的……
提起老夏,大家都知道,他没事总往教室跑,学火车构造,听驾驶技术,他想站在火车头去把握那个大方向。
他经常跟上车工作。一次,遇上了暴风雪,前方路面塌陷。车窗外雨雪飞溅,笼罩在魔爪天空下的阴暗世界仿佛要生生夺去些什么。车窗内人心惶惶。着急工作的学者,逃避灾荒的农民,抱着孩子的孕妇……霎时间,哭,喊,叫,闹,吵,骂,怨声四起,老夏的几声安静,别担心,早已淹没在人潮中,那么微小,微小的如同他的人一样。
不知哪阵风,吹倒了最不能倒下的那个人。来不及派人过来,这可怎么办?
老夏望着人群说,让我来。
这可是开火车啊,老夏的手分明冒了汗,可当他抓起方向盘的那一刻,他眼里闪过一丝光芒,可却那样清晰。从夏河到西厢,短短几十公里。
那是他第一次开火车,也是唯一一次。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但却多了一份自豪。
退休了,他就住在西厢的铁路旁。只要挨着铁路,能听见一声声鸣笛,看见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心里就踏实。
这一年,修高铁的消息传到了西厢。
“听说这段铁路要改成高铁了。”
“高铁是什么?”
“高铁比火车快得多。”
“可铁路没了怎么行。”
人们议论纷纷,老夏的心里只想着一句话,铁路没了怎么行。是啊,那可是老夏的铁路啊!他印了大把的海报,分发,宣传,他要阻止,他要守住他的铁路,守住大家的铁路。结果被请进办事处,出来的他默默的回到家里,望着窗外的铁路,望着最后的铁路……
开始动工了,不长不短一年,老夏窗前的风景变了样。斑驳的铁路消失不见,架起新的高铁道。通车那天,西厢人民纷纷拥在田野上观望,老夏独自躺在屋里,不听,不闻,不看。
他到底还是忍不住走到窗边。银白色的长龙一般,转瞬即逝的闪电一般,它从笔直的,没有尽头的路上奔流而去,想当初奔向希望那样。随之响起的是震动天地的欢呼。老夏眼里闪过一丝光芒,可却那样清晰。
老夏走出了屋子,在门前,他种下了一片金黄的太阳花,花儿望着高铁,淡淡地笑了……
教师评语:文中塑造了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无论是铁路还是高铁,主人公老夏一如既往地热衷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从此与铁路结下感情,同时也表现出高铁的发展与人民观念进步的矛盾。当然,我相信这一切会解决的,国家会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柳春琴
本期学生作文,得到了宝鸡南站派出所的大力支持,在该所开展的作文征文活动中,学生佳作涌现。孩子们表达了高铁对生活带来的点滴影响,以及铁路人修路爱路的感人故事,谈到了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等,通过作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增强爱路护路意识。为此,本期专门挑选了其中2篇习作进行展示,《华商报·今日宝鸡》学生作文版鼓励宝鸡中小学生投稿,家长、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作文。
要求:
1.作文题材、体裁不限,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字数1200字以内。2.来稿请注明学校、班级、姓名、教师点评语、指导教师姓名。投稿邮箱:
491894563@qq.com
咨询电话:0917-3201320
主持人:张超
新闻推荐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召开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会暨护理服务规范情景剧展示活动当患者入院时,她们微笑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就诊中,她们用耐心、细心服务于每一名患者……护士节前夕,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