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封金珠从电脑上看到父亲墓碑的照片失声痛哭。《泰州晚报》供图
在滨州渤海革命烈士陵园里,安葬着297名革命烈士。岁月沧桑,除了修建烈士陵园时留在墓碑上的少量信息,人们不知道烈士们更多的事迹。60年来,他们的家人不知道他们的埋骨之地,也无法祭拜他们的英灵。2010年3月30日,为帮这些英雄们找到亲人,鲁北晚报首先发起了“为滨州渤海烈士陵园外地烈士寻亲”活动。江苏省金陵晚报、盐城晚报、江南晚报、宿迁晚报、泰州晚报、苍梧晚报、常州晚报等十余家媒体纷纷响应,积极寻找当地籍的烈士信息。目前已经有六名烈士初步找到了亲人和祖籍。
★鲁北晚报为滨州渤海烈士陵园烈士寻亲(14)
□泰州晚报记者 罗国萍 本报记者 郭笑 朱庆光
本报泰州4月20日讯 昨天,鲁北晚报委托泰州晚报报帮忙寻找5名泰州籍烈士亲人的消息见报,上午,泰兴市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人员给本报打来电话:“封炳钧的亲人找到了。”
昨天上午,记者赶至泰兴,见到了封炳钧烈士的女儿封金珠及其家人。得知记者要来,封金珠一家在等候。记者刚进门,她激动地紧握记者的手,迫不及待地询问有关封炳钧烈士的情况。
记者将《鲁北晚报》记者拍摄的、安葬在山东滨州市渤海革命烈士陵园内封炳钧烈士墓碑的照片,复制到封金珠家中的电脑上。看到刻有父亲名字的墓碑照片,封金珠失声痛哭:“60多年了,终于找到了。”
在家人的安慰下,封金珠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记者讲述了她从母亲和祖辈们那里了解到的有关父亲的一些事。
封金珠说,父亲封炳钧于1919年出生于原泰兴县城北公社深沟村。1942年3月,母亲刚怀上她不久,父亲便参加了革命,一走就是六七年。1949年解放泰兴时,担任文书的父亲随大部队回过一次泰兴。但由于战事紧张,父亲并没有回家。
封金珠介绍,有一天,她母亲带着她在路上遇到了正在行军的父亲,母亲冲上去一把抓住父亲的衣服,恳请他留下来。父亲不同意,母亲死死抱着父亲的腿不让他走。父亲急了一把推开母亲,跟着部队走了。
“那时,我还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有一个当兵的过来把我母亲推开,我以为他在欺负我母亲,吓得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我整天缠着母亲要的父亲。”封金珠说,小时候,她经常哭着跟母亲要父亲,母亲每次都告诉她说,父亲上街给她买烧饼了,可是等了60多年,也没有等到父亲给她买回烧饼。
“那是我出生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父亲碰面,可惜当时只顾着哭了,并没有看清父亲长的什么模样。”事过60多年,提起往事,封金珠老人满是遗憾。
封金珠说,1950年,家人接到了父亲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后来,民政部门给她家里送来了慰问信和烈士证书,但没有人知道父亲的尸骨葬在什么地方。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希望能到父亲的坟头上给他老人家上一炷香,告诉他我有多想他。每逢清明、七月半和过冬的时候就特别想,经常梦到一个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军帽的军人向我招手,可惜我始终看不清他的脸。”封金珠说,现在她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她要感谢《泰州晚报》,帮她圆了60多年的梦。
新闻推荐
市政大楼降半旗致哀 记者 王磊摄4月21日,滨城区第四小学的学生们为玉树地震遇难者默哀。记者 王磊 孙贝 通讯员 张增国 王惠华摄“...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