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出来的板皮需要晾晒,它们整齐地排列着。
□记者 丁静 曾莹莹
地点:蒙城县岳坊镇葛寒寨村
时间:10月26日下午
10月26日下午,在蒙城县岳坊镇葛寒寨村,记者走在路边,随处可见一张张晾晒的白色板皮。在该村,成规模的板皮厂共有四家,村民自家门前创业,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财富,也为村里的留守妇女们提供了工作岗位。
家门口淘得“安定金”
在葛寒寨村葛启曹的板皮厂内,工人们正忙着工作。厂房很简陋,只是一个搭建的小棚。在厂房北侧,是一排排整齐晾晒的板皮。
今年28岁的葛启曹已经做这行8年时间了,最初是在父亲的板皮厂帮忙,两年前自己投资30万元也建起了工厂。
所谓板皮,是木材经旋切后,生产出来的一种薄木片,是板材加工中用的一种半成品。板皮加工起来很简单,截木后把木头削圆,然后扒皮加工成85厘米宽、130厘米长的板皮,最后晾晒一天就成了,每张板皮售价1.7元。
板皮的销路一直都不是葛启曹担心的事情,一些板材加工企业为方便原材料买进,都是自己来进货,大多销往山东,买家也有本地企业,距离近一点的,葛启曹就帮着给买家送去。说到收益,葛启曹笑了。“收益还算不错,比在外打工强。”葛启曹说,他过去跑运输,每天东奔西跑,还要承担很多风险,现在在自家门口淘金,觉得安定许多。
“看,这些渣子都能卖钱。”葛启超从厂房内拉出一车锯末,他说木头全身都是宝,这些锯末是卖给生物发电厂的,一斤能卖8分钱,那些加工过程中做坏了的板皮,也可以卖到4毛钱一斤。
留守妇持家挣钱两不误
机器隆隆作响,现场厂房内,几位妇女站在各自岗位上,手里忙活着,嘴上还不忘聊天打趣,时而发出阵阵笑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的丈夫大多都在外地打工,自己留在家里或是为了照顾孩子,或是为了打理农田。
38岁的村民赵丽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孩子,女儿13岁,儿子4岁,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孩子小,为了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赵丽没有随同外出,而是留在家里,“以前啥也不干,就光在家里看小孩上学,偶尔到地里打理一下,闲的时候也挺无聊。”
赵丽说,看到村里不少与她年龄相仿的人都到加工厂做工,她也加入了。活不重,一天工资基本够她们娘几个的开支,中午放工回家不耽误给孩子们做饭,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和赵丽一样,如今在葛启曹加工厂内做工的有10多人,忙的时候可以增加至20多人,她们中多数是留守妇女,说起这份工作,大家脸上都会洋溢起笑容,“不累,出来干点,多少能挣些,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村民共同走向致富路
离开葛启曹家,村书记刘坤山引领记者来到村里另一个木材加工厂。因为停电,村民葛帮明正和妻子整理之前加工出来的板皮。他是村里第一个做木材加工生意的,今年48岁。葛帮明说,几年前,他在天津一家木材加工厂打工,学了经验、攒了点钱后,便和老婆一起回到家乡创业,干起了自己的厂子,而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蒙城的树种就数白杨树多,这种板皮加工的原材料正是杨树,材料充足,利润也不少,由此其他村民也眼热了。”刘坤山说,正是在葛帮明的带动下,如今村里已有四家成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占地规模均在10亩地左右。另外,这些加工厂的相继建立,也为更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岗位,工作既轻便,离家又近,深受一些留守妇女的喜爱。
简易厂房内,工人们正在作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景路)蒙城县2011年联合治超3号行动取得明显效果,有力打击了超限运输违法行为。从11月1日至11月10日,蒙城县共出动执法巡查车辆70台次,参与...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