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银针,扎在一个恰当的穴位上,再运以手法,就能使病人解除痛苦,这便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针灸术。赵明远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针灸手法治病救人的专家,从医55年来,他的一双妙手加银针,不知给多少患者驱除了病魔。
在自己身上扎针练习
■亳州名中医小档
赵明远,男,1936年出生,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1956年参加工作,196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曾任针灸科主任。1996年10月退休后一直在蒙城县中医院工作。是安徽省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在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辨症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熟练运用针灸和配合中药内服、熏洗等方法治疗脾胃病、风湿痹症、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小儿遗尿等,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赵明远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时他开始正式跟着父亲学中医,同时在镇上的联合诊所实习。“那时候学习真是用功啊,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读书,晚上12点才上床睡觉,只能休息4个小时,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并不觉得累。”赵明远笑着说,这样读书的习惯一直坚持了5年,把四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百草》按顺序从熟读到背会,直到现在都能毫无差错地背出来。
“我开始从医的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农民有个风湿病、关节疼、胃病什么的都会找中医进行针灸治疗,既能治好病痛,又不用花太多钱。”赵明远说,自己也觉得针灸很神奇,很想学会针灸给病人解除痛苦。于是,记忆力惊人的赵明远又开始背起了《医宋金鉴》里关于针灸的新法要诀,并很快烂熟于心。“光背会要诀不行,还要进行实际操作啊,我就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练习,每天下班后扎啊扎啊,把自己身上扎得都是针。”赵明远笑着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赵明远就能把针准确无误地扎入相应的穴位了。
妙手施银针治病救人
2007年,家住蒙城县庄周社区的王兰兰正在读高三,高考前夕,她突然患上了阑尾炎,被送到县里的一家医院后,医生说要进行手术治疗。想到即将到来的高考,自己如果动手术必将影响考试,多年来的努力就会白费,王兰兰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后经人介绍,家人带着王兰兰找到了赵明远。
赵明远先是给王兰兰进行了针灸治疗,后又开了两剂中药,服用后王兰兰的病情基本好转,又回学校读书了。这段经历使王兰兰对中医、对针灸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学院,并如愿以偿地被中医学院录取,毕业后留在了曾经治好了她的病的蒙城中医院工作。
楚建也是针灸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一次偶然的摔伤,使楚建的颈椎受到了损伤,出现了半身不遂的症状,在多家医院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后,来到蒙城中医院赵明远的诊室,经过一个疗程十天的针灸治疗后,楚建便可以自己走路了。“考虑到病人的实际情况,楚建出院后的恢复期,我都是在下班后到他家中给他进行针灸治疗,直到他完全康复。”赵明远说。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赵明远被任为安徽省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等,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
记者 汝平
新闻推荐
“七一”前夕,蒙城县商务局组织党员干部到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开展“弘扬革命精神,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并向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烈士敬献了花篮,通过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