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坟,在蒙城以北三十里坛城镇境内的北淝河北岸。因为紧邻芮集,又被人称为芮集谷堆,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堆不大,占地不过数亩,高不过数丈,然而,在淮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远远望去,高大的松柏丰茂,却也显得其貌盈盈,其威赫赫,俨然一座高大的土山。关于这座土山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一说是山桑侯王常墓,一说是檀道济量沙台,一说是普济寺遗址,一说是皇姑坟。还有一说,是原始社会人类聚居遗址。每一个版本,都让人遐想无限。
先说第一个版本,也是官方最认可的版本。在人们的常识里,官方认定的总是最正宗的,尽管官方总喜欢造假。但因为官方的版本有史有志便于留传,便也真作假时假亦真了。这不,高高的谷堆之上,就有一块古朴的石碑孤独地立着,上面写着一行模糊不清的隶书大字:“汉山桑侯王常之墓”。
据说在民国时期,蒙城一刘姓县长下乡调研(那时候就兴起调研之风,不容易啊!),行至芮集谷堆跟前,车轮陷到了路边的泥坑里,怎么也弄不上来,周边又没有村民。刘县长万般无奈,只好在车里委屈着,等待着司机去远处的村庄找人帮忙推车。等着等着,忽然有敲车门的声音。刘县长往车外一看,站着一个银盔银甲的将军。将军说他的屋子漏雨了,请刘县长帮着修缮一下。刘县长看他穿得不伦不类,就像从戏台上才下来没卸妆的武生,就问:“你是谁啊,我咋不认得你呢!”那位银盔大将军说:“我叫王常,是山桑侯。”刘县长没听说过山桑侯,就开玩笑说,我见过猿猴、猕猴、金丝猴、大马猴,可没听说过什么山桑猴,山桑猴是啥样的?我看你明明就是个唱戏的啊!银盔将军生气了,说:“你当县长的咋这么没知识呢?蒙城县原来的地名就叫山桑,我随汉皇征战四方,功勋显赫,汉皇封我为山桑侯,你竟然连山桑侯都不知道,还想当好官吗?给我记住了,抓紧把我的房子修好,不要让它再漏雨了。不然,你的官帽可就保不住了。”说罢,化作一阵轻烟,飘然而逝。刘县长大惊,赶紧起身去追,不料一头撞到了车门上,刘县长“啊”的一声醒了过来,才发现自己刚才睡着了,做了一个白日大梦。
刘县长回忆着刚才的梦境,怎么都觉得像真的一样。这时候,司机已经到附近的村庄喊来帮忙的乡民。刘县长询问乡民,才知道这个谷堆就是山桑侯王常墓。王常当年跟着刘秀赶王莽,功成名就,被封为山桑侯,人老多少辈子都这么说呢。刘县长一听,知道是王常托梦给自己,非常惊恐,对着谷堆纳头便拜,说一定要为先贤重修墓穴,并立碑为记。
刘县长回去之后,翻阅了《蒙城县志》,果然查出了山桑侯王常的消息。刘县长不敢怠慢,赶紧拨款重修芮集谷堆,并在谷堆前立了一块石碑,刻上了“汉山桑侯王常墓”,让后世永远怀念这位蒙城的先贤。
大马猴也好,山桑猴也罢,老百姓可不买当官的账。因此,民间最盛传的版本,当属皇姑坟。所谓皇姑,就是皇帝的女儿。哪朝哪代的皇姑,官方没有记载,姓甚名谁的皇姑,故事里没有流传。反正故事的开头都很老套:在很久很久以前,两个互相敌对的小国打仗。打得多激烈,不知道;打了多久,不清楚。反正你来我往,一辈子接着一辈子打,一直打了人老几辈子。到最后,双方的青壮年都打得差不多了。实在没办法了,就上妇女儿童,老弱病残。一方由皇帝的女儿皇姑带兵,另一方由一个少年带兵。那皇姑虽为妙龄少女,因为自幼在皇宫里长大,熟读兵书,又爱舞枪弄棒,倒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另外一边就不行了,挑了一个十来多岁的少年带兵打仗,哪是皇姑的对手,只能落荒而逃。皇姑也是心高气盛,在后面紧追不放。眼看着快追上了,那少年灵机一动耍起了无赖手段,三下五除二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了个精光,说:“你来啊,来咬我的小鸡鸡!”这一下,阵前可就乱了套了,尖叫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八辈子没沾过腥的军士们大声喝起彩来。皇姑也是妙龄少女,正待字闺中,哪见过这种无赖手段,羞愤不已,当场拔剑自刎。两个小国本来就是上几辈子结下的仇恨,谁也讲不清是为啥打仗,一看到这场闹笑话的战争,竟然让一位美貌如花的皇姑抹了脖子,当时就愣住了。一方的人马一看皇姑死了,害怕担当罪责,轰的一声作鸟兽散,溃不成军。只有皇姑身边几个贴身女兵围住皇姑的尸体失声痛哭。少年一方的人马看羞死了皇姑,觉得自己这边不是凭真本事赢的人家,实在是没有脸面,痛骂自己的少年元帅阴损,也扔下军械四散而逃了,只剩下光腚少年元帅傻傻地站着。看着那几位抱着死去的皇姑失声痛哭的侍女,后悔极了,他捡起自己的衣服,端端正正地穿好,向皇姑走去。几位女兵见少年走近,吓得浑身哆嗦,却没有一个人逃跑,齐齐地跪在皇姑四周,引颈待死,欲与主人同去。哪想少年到了跟前扑通跪下,也是痛哭失声,连声道歉。看着皇姑死后依然娇好的面容,似乎含嗔带笑,少年心想这两个国家打的是哪门子仗呢?到底有什么仇恨可言?一时间万念俱灰。长跪之后,他捡起士兵扔掉的长剑掘土为坑,抱起皇姑放到坑里,然后用衣襟兜土,盖在皇姑身上。皇姑的侍女们见状也兜土堆坟不止,最后堆成了一座高大的坟堆。少年在坟堆旁边建了一座寺庙,取名普济寺,自己从此皈依佛门,劝人心归善的同时,为皇姑守孝。日久天长,皇姑坟和普济寺声名远播,成为方圆数百里佛家居士朝拜的圣土。
芮集谷堆还有一个版本也较吸引人,说那谷堆原来是量沙台。传说南北朝时刘宋大将檀道济督师讨伐北魏,历三十余战,多捷。后因军粮不继,被迫退兵,有士卒降北魏,悉告粮尽秘密。北魏军乘机追击,围此城以待檀城粮尽自溃。檀遂命士兵夜间“唱筹量沙”,以少米覆其上。天明,北魏军望见城中粮囤如山丘,以为降卒有诈,悉杀之。城围得解,檀因引军徐徐而退。不过,量沙台一说可信度似乎弱了一点,更多的说法是在坛城的北蒙山脚下。而近年考古学家考证,谷堆下面的土层为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晚期人类部落遗址,在谷堆上至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
不管哪一种传说,都显示芮集谷堆的文化之厚重。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如今,皇姑坟已经成为坛城中学的一部分,谷堆顶上建造了秀美的凉亭,昔日香火旺盛的普济寺也早已不见,变成了书声琅琅的教室。校内幸存的半截残碑上所刻的《重修普济寺》的碑记中写道:“蒙邑北三十里有寺曰普济者,南临淝水……”碑身落款时间字样为:“龙飞康熙岁在庚年秋月……”新修的普济寺古井,碑文上铭刻着“茗尝三味得至道,诗要十磨始天成”的联语。联语说茗,说诗,其实也是在说史,说世。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民间的皇姑坟,已经和当年的皇姑一样,渐渐地被埋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只剩下一个官方的山桑侯王常墓。随着岁月的变迁,有谁还能知道那竟然是一座多情却似总无情的皇姑坟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3日,蒙城县举行2012年贫困大学新生资助金发放仪式,600多名大学贫困新生得到政府资助。2012年蒙城县考入各类大学本科新生近5000...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