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幸福的一家三口
喜得女婴 老哥俩乐开了花
她有一个朴素的名字,葛红花。
10月20日下午,在蒙城县岳坊镇第二敬老院内,葛红花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赶往亳州市区参加第二天的自学考试。
24年前,她被父母送给了一对光棍兄弟收养,他们待她如掌上明珠;24年后,她打算带着年迈多病的两位老人去上班,因为她习惯牵着他们厚实的大手。两位老人中的哥哥叫葛保尧,71岁;弟弟叫葛保田,68岁。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蒙城县岳坊镇冯庙村葛王庄两间破旧不堪的土房里,因为过度贫困,还带着一位年迈的老父亲,葛保田兄弟俩都没娶到媳妇。老来无子,三个光棍汉的日子有些难熬。
然而一个女婴的到来,让这个家顿时热闹起来。当时一位村民说,他们村有户人家生了个女儿,因家贫养不起,问葛保田兄弟俩要不要。“当时觉得人家逗自己呢,但心里确实也想要个孩子,一来家里可以热闹一些,二来老的时候可以有人端茶倒水。”葛保田笑着说。
后来,那位村民真的将刚几个月大的女婴抱给老哥俩时,他们又惊又喜,或许他们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个女孩会让他们倾注一辈子的心血。
带走学费 拿回一张张奖状
“家里有6亩地,哥哥身体不好,就留在家照看闺女,我干地里的活。”葛保田说,当年日子过得很苦,但奶粉却要4元钱一袋,为了挣奶粉钱,“什么苦力都干过,最赚钱的活是给拖拉机装土,装一车挣3块钱,有一天我一口气装了13车。”
后来,葛红花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他管葛保田叫爸爸,葛保尧叫大伯。“上学后,我开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更加努力学习。”葛红花说,爸爸为了给她凑学费,开始外出“讨喜钱”。村庄附近只要有办红白事的,葛保田就到那家门口放一挂鞭炮,人家一高兴就给点喜钱,有多有少,有时会是几支香烟。一个年关,葛保田可以收入近千元。
葛红花深知自己读书的钱来之不易,因此每学期都往家拿奖状,这让老哥俩更有盼头了。后来,当地政府分别给葛保田兄弟俩办了五保和低保,葛红花说,这1千多元钱也全供她上学了。
爸爸病重 女儿该长大了
葛红花和他的爸爸
女儿考上大学,两位老人从银行贷了6000元学费。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他们不久后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住进了敬老院。老家破旧低矮的房屋便废弃了,敬老院随之也成了葛红花的家。
在亳州师专读大二那年,葛红花给爸爸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声音不对,而爸爸只说自己感冒了。“我跟他们生活了20多年,我知道他在骗我。”葛红花当时正在班里背书,旁边的一位老乡说爸爸病得挺重,“我立马在教室里号啕大哭起来,但冷静之后,我立刻收拾东西坐上了回家的车”。
医生当时诊断葛保田患脑血栓和脑梗塞,躺在床上已不能动弹,而其兄葛保尧因为智商低于常人,且多病,无法照顾他。葛红花流着眼泪伺候了爸爸几天。“那几天压力很大,学校里就快考试了,事关学业;爸爸患了重病,急需人照顾。”但葛红花最终还是决定:去上学,把爸爸交给敬老院的其他老人照顾。
“我该长大了,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因此我必须有长远的打算,既然选择了去上学,就一定要学好。”葛红花在那一年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5000元,他用奖金给两位老人买了一台他们梦寐以求的电视机。
考入编制 带上老人去上班
顺利考上编制,并没有给葛红花过多的喜悦,因为两位老人身体不好,需要人悉心照顾,去上班就意味着不能每天到敬老院看望爸爸和大伯。
今年7月,就在葛红花等待教师编制考试结果的时候,多病的大伯再犯脑血栓,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为了不影响女儿找工作,葛保田一直留在医院照顾哥哥,但没想到他也倒下了。“你爸的病比你大伯还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能再劳累了。”医生的一番话,让葛红花哭了很久。
权衡再三,考了全县第四名的葛红花选择了田桥村里一个偏僻的小学,并连夜写了一封长信,找到了蒙城县教育局领导。经过协调,葛红花争取到了小学旁边三间废弃的房屋,她开心地告诉记者,第一步先让爸爸过去,等一切稳定下来再让大伯一起搬过去。
“我上大学时,他们在家从没吃过菜,每天喝白开水吃白馒头。”葛红花坚定地说,“虽然亲生父母曾提出让我回家,被我拒绝了。因为爸爸和大伯是我最亲的家人,只有把他们带在身边我才放心,我今后一定会让他们安享晚年。”
充满爱意 的一家三口
10月20日上午,蒙城县岳坊镇第二敬老院。在院长的带领下,记者在人群中见到了葛保尧。他告诉记者,葛红花去县城办理考试的手续,而葛保田在附近一个鱼塘给人看鱼塘。
走进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房间内打扫得很干净,地面上泼洒了一些清水。对着房门的是两张双人床,葛红花的床上铺着凉席,席上只有一床被子,床尾放着高高的一摞书。一旁,葛保尧的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葛保尧说,女儿回家后,房间干净了许多。
下午,一家三口才聚齐。一见面,葛红花总是念叨两位老人的身体,劝他不要吸烟不要喝酒。葛保尧一个转身,葛红花看到他身后有几片灰,忙用手轻轻拍打,还不忘给两位老人倒水喝。走在院子里,葛红花总是很自然地挽起两位老人的手,像牵着两个弱不禁风的孩子。
两位老人总是乐呵呵地听葛红花的唠叨,偶尔还会脸红。葛红花俨然已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我承认我贫穷,我借了很多钱维持学业和生活,但我不怕,我会慢慢还上”,她坚定的语气和爽朗的笑声让人心生敬佩,她说,她将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属于他们三个人的家,谋划他们的新生活。
(记者 汪玉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蒙城县许疃镇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歌颂党的光辉历程,学习身边先进典型,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持久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 &nbs...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