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蒙城县马集和谐敬老院内,几位老人收拾着金灿灿的玉米。 一间宿舍门口,一位身着黑棉袄的老妇倚着门框,捂着嘴,眼睛出神地望着远处,一动不动地想着什么。敬老院负责人丁志强说,老人住进来半年有余,刚来时神志不清,现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
今年4月14日,天气还有些寒冷。马集镇政府门口坐着一位老妇人,衣衫褴褛。从早到晚,她一直在门前溜达,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会。天色渐晚,老人如果还回不了家,在外面可能会被冻坏。马集镇政府几名工作人员便把老人送到了当地敬老院,院长丁志强回忆当时的情景。
“吃喝拉撒,什么都不知道。生气的时候,会砸柜子和水瓶等东西。”丁志强说,当时接收老人时,他也很发愁,只能让几位院民轮流照顾她。见老人大小便失禁,时而神志不清,丁志强带着她到附近的卫生室去医治。一段时间后,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再打砸东西,也能听懂别人说话,并按照别人说的做。
最终,丁志强选择了一位稍微年轻点的院民小般,让他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曾写下“标里黄庄”等字
老人的生活起居稳定下来后,时而比较清醒。
清醒时,老人会在路边徘徊,左右顾盼。丁志强说,她这是在想家,想回家。
想家的时候,老人拾起路边的粉笔,在敬老院的黑板上写下了一连串的地名:标里-临湖镇-马黄庄-大黄庄-小黄庄-集上。写完后,老人还会愣愣地盯着这些字看一会。
丁志强说,这位看上去60岁有余的老人不仅会写字,还会唱歌跳舞,这说明老人年轻时上过学,有过不错的家教,精神不正常可能是后来受到了刺激。
就在一个星期前,老人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丈夫马德仁”、“本人郭志先”、“儿子明星”等字。这让敬老院的很多老人感觉,老妇人找到家的希望更大了。
记者尝试各种方式与老人沟通,但她只是捂着嘴笑。经过丁志强耐心的解释,她好像明白记者是来帮她找家找孩子的,便自己拾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云才”、“小卷”、“小丽”几个字,写完之后,老人很开心地望了望记者。
找不到她家 就收留她
敬老院内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失忆老人清醒时曾说:“我已经离婚了,丈夫老是打我,他是个毛边胡”。失忆老人还提供了两个电话号码,但这两个号码都是外地的,且和老人没什么关系。
丁志强推测,这位老人可能是和家人一起赶集时,走散的。为了帮助老人找家,曾邀请蒙城和涡阳电视台进行报道,但始终没有获得其家人的消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也算适应。
院民小般会给她打饭、洗衣、收拾房间,还捡破烂换钱给老人买香烟,老人现在已经有些依赖小般。前段时间,小般要回家收玉米,老人像个孩子一样硬拉着他不让走。
丁志强说,等秋收秋种结束,还找不到老人的家,他们打算找辆车带着老人去标里附近转转。“实在不行,我们敬老院就向上级申请收留这位老人。” 记者 汪玉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眼下,正值西兰花的采收季节,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的菜农们正在采摘和外运西兰花。经现场测算,每亩西兰花的产量在1800斤左右,经过深加工出口后,一茬西兰花每亩收入...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