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依托“黑金”兴大业 □本报记者丁静 杨文涛 李宁 文/图

来源:亳州新报 2012-11-02 16:59   https://www.yybnet.net/

高长营新村广场学生高佳佳:俺上一年级了,俺家住的是楼房,学校也是楼房,漂亮得很,教室宽敞明亮,班里的学生都是村里的小伙伴,大家关系都好。最大的愿望就是下次考试能考一百分,因为俺妈说,若是考了一百分就给我买玩具。饭店老板高伟丽:涡阳人都喜欢吃狗肉面,生意还不错。以前俺俩都在外地打工,做各种零活,收入也不稳定,看到村里很多人开饭店生意很好,就开了这么一家店,开业时间虽不长,生意还行,矿上很多外地工人都喜欢吃,好多老顾客。现在生意刚起色,就想着越干越大,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庭主妇高淑梅:我现在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照顾孩子和老人。以前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现在孩子父亲在矿上干活,虽然累点,但在家门口,工资待遇还不错,我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现在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得让他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舒舒心心工作,还有就是丈夫在矿上工作能平平安安。

高长营村位于涡阳县曹市镇中部,距镇政府、蒙城县境各五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750户,3247人,耕地5869亩。虽然地处涡阳县边陲,但拥有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生态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头衔的高长营村却是全市新村建设的闪光点。

■美好名片

■美好图景

10月30日午后,涡阳县曹市镇高长营村广场上,老人孩子们沐浴在秋末暖暖的阳光下,怡然自得。

“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这句曾经在当地人人皆知的民谣已成往事。花廊、喷泉、雕塑、球场……如今,一个现代化新村已在原来的旧貌上拔地而起,高长营村早已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感觉“很幸福”。

而这一切变化,都源自袁店二矿的兴建,腰包鼓起的村民们开玩笑地说,他们是“黑金矿”畔站起来的“金农村”。

“黑金”改变了 这个村

从曹市镇出发,沿着一条散落着黑色煤渣的道路向高长营村前行。

高长营村刚好坐落在袁店二矿旁。穿过新村牌坊,笔直的水泥路两侧,徽式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宽阔的广场、气派的办公楼、现代化的水厂、幽静的公园映入眼帘,如同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以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都是小矮房,甚至还有不少土坯墙,穷呀。”村口,说起现在的村貌,一位老人说道。

高长营村书记高广杰介绍说,高长营村原来规模小,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滞后,人居环境差。2008年,与该村一路之隔的袁店二矿兴建,这是一次改变原村旧貌难得的契机。“建矿必然要考虑塌陷区村民安置,矿建好后工人管理人员进入,不仅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还可以带动各种产业发展。”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当年高广杰开始着手申报建立新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顺利通过审批。

“上面的工作好做,下面的工作很难做。听说要扒老房子,村民们不同意。”2005年才上任的高广杰,此时开展规划建设新村这么大的动作,群众不信任也在情理之中。对此,他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并向村民保证占地补房。村民这才自愿拿出自家土地。

2010年,一期工程的328套房屋全部竣工入住。一座座小洋楼成排屹立,第一次住进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村民们都说,农民住别墅的梦想实现了。有了一期工程的成功,占地848亩的新村二期工程于2011年3月全面启动,并顺利开展。

二期工程主要是安置塌陷区居民,共1158户左右,目前,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结束,相应的水、电、气、道路、通讯、路灯等综合配套也将一次到位,届时1000多户居民将住进他们的新家园。

外地人爱上这个村

“新村建设不仅要让村民住进新房,生活质量也要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目标带动下,高长营新村建设同时,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不断完善。该村现有两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一所,全部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楼,18间标准卫生院,基本能保证小病不出村。此外,村里建了两个文体广场,水泥路面铺到家门口,街道人行道供排水管道、绿化设施完善,能满足2万人的自动化安全饮水工程给村民送来了安全水。

生态宜居,基础设施完善,这样的新村不仅得到本村村民的肯定,就连一些外地人也不舍得离开。现在居住在村舍别墅里的顾广成老家在江苏省沭阳县,前几年做绿化时来到这个村庄,可谁知这一来,他就再也不想走了。“村里的老百姓特别热情,小别墅规划合理还有车库呢,医院学校等都很完善,真的被吸引了。”顾广成现在在村里搞苗圃种植,居住的别墅是租赁的,他正计划着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成为该村常住居民。

不仅是顾广成,如今的高长营村已是该镇外来人口最多的村庄,他们从周边各地来到新村,有的看中的是新村建设的成果,有的则看中了这里潜力无限的商机。

村里有条小吃街,各种饭馆、小吃聚集,人气旺盛。许晓林是一家私房菜老板娘,老家在淮北,2008年来到这个村,一家人开了个饭店,做的都是可口家常菜,在村里已小有名气。“矿上上千人,总不能天天吃食堂吧,平时改善改善伙食总要出来吃点家常菜,生意还不错,一年除去房租,能挣十来万。”厨房内,自己下厨的许晓林乐呵呵地说。

街道上,像许晓林一样外来居民开饭店的还有很多。“新村刚建好后,这就是个集市,村民卖点自家吃不完的蔬菜,如今超市、KTV、餐饮样样俱全,仅饭店就从原来的三四家扩展到如今的上百家,晚上出来宵夜,消费的二矿工人特别多。”村书记高广杰说。

新产业富了这个村

“近几年,我们村的第三产业明显增多,这些商机不仅被外地人看中,我们本村人也没有错过,不少人放弃外出打工,开始自己创业在家门口做生意,开饭店、干超市生意好着呢。”高广杰说,依托二矿,村里的饭店、超市多了,还有不少村民另辟蹊径组建运输公司,到矿上运输煤矸石,经营的也特别好。服务行业的兴起,带动了高长营村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就业,和谐了社会。

与此同时,近年来,高长营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进驻村庄,给村庄增添了不少新活力。在村口,宽阔水泥路一侧,浙江红木家具的牌子很显眼,它也是高长营村招来的最大的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50多间的厂房内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工作。企业相关负责人侯立民介绍,除个别技术工是总厂直派的,其他工人都是本村人,一天150元钱,工资可观。村民侯校影以前在外地做喷漆工,自从这个家具厂开办以来,她就放弃了外出的机会。“现在的工资和外地差不多,下班后还能有时间照顾两个孩子和家庭,不忙的时候还能干点地里的活,还是在家干好。”说起现在的生活,已经住进两层楼小别墅的侯校影高兴地说,这些都是新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新生活。

通过努力,该村还引进了徐州豆制品加工厂、水泥预制砖厂、来料加工企业、制衣厂等企业,促进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保证搬迁后无地少地农民的生活来源,使他们不仅从精神上,也从经济上富起来。

“什么是幸福?有个好身体,儿女家庭和睦就是福。”广场上,坐在板凳上晒太阳的高清华如此诠释幸福。老人已经70多岁,依然没有歇下,管理着村里占地40余亩的花卉苗圃基地,而与他一起忙活基地的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锻炼才能有个好身体,自己挣钱花着方便,不给子女添麻烦。”老人笑着说。

孩子享受着优越的教育条件,大人们家门口挣钱成“白领”,老人们身体好,生活在这样的新村,幸福不幸福,笑脸就是最好的回答。

抓住机遇 成合力

■美好启示

高长营村村民们说,原来的村貌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高长营村的迅速发展,有赖于袁店二矿的投产。二矿促使高长营村重获新生,给这个原本偏远落后的小村落带来了人气和财富。现在的新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产业经济都初具规模,而这一切变化还要源于两个字——机遇。

2008年,该村抓住了袁店二矿兴建的大好机遇;眼下,该村又抓住了二矿投产后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链。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服务业、餐饮业、种植业、运输业、加工业……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真正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紧紧依托袁店二矿,高长营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正如高长营村的发展战略所描述的那样,新村三期工程、占地22亩的善园小区刚刚开工建设,不久后4栋5层高的多层居民楼将成为新村又一新起点,村民们不出村就可实现小区化生活。

新闻推荐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召开

亳州市“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呈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组织有力、方法灵活、措施得力等特色本报讯  ...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2012-11-13 16:58
猜你喜欢:
评论:(依托“黑金”兴大业 □本报记者丁静 杨文涛 李宁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