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粮食产量10年翻一番 从零散到连片的种粮梦想

来源:亳州新报 2012-11-02 16:59   https://www.yybnet.net/

付洪诚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蒙城县王集乡富豪粮棉专业合作社的大院,被玉米染成金黄色。种粮大户付洪诚指着地上成堆的玉米,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今年他的玉米亩产最高达1500斤。他说,这个产量是10年前的两倍,这得益于专业合作社能够进行科学的耕种和田间管理。

付洪诚至今已和粮食打了20多年的交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开着车到处收粮食。付洪诚回忆道,他和粮食有着特殊的感情。1998年夏收时节,地里的大部分小麦还没收割,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那一年,付洪诚记得特别清楚,因为他收上来的小麦全部长了芽。

“每户农民的地可能被分割成好几块,每块地之间都会有50厘米左右的地山沟,而且农民有个习惯就是,撒肥不撒到边,这就导致一米多的地边见不到粮食。”付洪诚说,那时候一亩小麦地能收800多斤算很高了。

付洪诚看着粮食产量缓慢地增长,发现了产量无法突破式增长的原因是分散种植,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梦想,就是自己承包大片的土地,实行机耕机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也能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

小麦千斤让农民服气了

2007年,付洪诚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他的梦想翻开了第一页。

第一年,付洪诚带动流转500余亩土地,但他还处于摸索阶段,小麦亩产量只达到800多斤。不过,这在当年也算是好收成了。

随着农民口口相传,到2011年,付洪诚已经成功流转两千多亩土地。

至此,能否丰收,不但关系着自己几百万元的投入,还涉及周边三个乡镇、几百户村民的切身利益。付洪诚向记者讲述了合作社规模种植的优势。

“40亩地一口井,12台喷灌机日夜投入使用,由于小麦连片,喷灌效率大大提高。”付洪诚说,2010年11月底出现大旱,他们用半个月时间浇灌了两千多亩地;春节后3月份前后,小麦返青时再次出现干旱,合作社立刻全力浇灌抗旱。由于浇灌及时,小麦长势非常好。

大旱之年,合作社小麦亩产达到一千多斤,这让不少亩产只有500多斤的农民彻底服气了。

省钱又高产的丰收路

今年秋季,合作社玉米产量达到1500斤,是十年前产量的两倍。

最近,不断有村民主动找到付洪诚,要求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这与前两年付洪诚为流转土地而焦头烂额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规模种植因为耕地多,农资需要量大,因此有条件向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直接购买或批量购入化肥和农药,这样在价格上可以优惠不少。付洪诚算了一笔账,去年一亩小麦仅化肥一项就能节省20元左右,连其他农资、播种、收割费用一起,每亩地可以节省约130元,而两千多亩地就可以节省近30万元。

合作社为了确保小麦产量,还专门邀请了技术人员在生产中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根据小麦生长期、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施肥、施药。

集中种植让资金节省,管理科学,产量攀升,付洪诚的丰收梦终成真。记者 汪玉琼

新闻推荐

马集镇人人都是“维稳员”

本报讯 为确保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平安稳定的氛围,蒙城县马集镇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工作,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化解,确保“小矛盾不出村...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粮食产量10年翻一番 从零散到连片的种粮梦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