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造血干细胞常被喻为生命的“种子”,而干细胞移植则被视为生命的传递,在亳州市就有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爱的使者。今天是世界红十字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亳州市共有476名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前不久,又有三名初配成功的志愿者分别进行了高配检测。
说服家人他要捐献
4月27日上午,来自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刘松山在市中心血站采集了血样,随后,血样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寄往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等待进一步的配型。他结缘的是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一个20岁的小伙子。
“很幸运,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让我碰到了,与他之间也是一种缘分。”刘松山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去年5月份献血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不足一年,便结缘一名患者。刚获得这个消息时,出于对家人的尊重,刘松山咨询了家人的意见,但结果不如其所愿。
“没人同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对捐髓知识不了解,担心对身体有害。”自己已经铁定了心要捐献,刘松山做足了家里的工作,费尽周折,终于获得家人的认可。
一个月三人传递爱心
“捐髓能够使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生命获得新生,对患者的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目前高分辨检测确认结果还没有出来,刘松山说,只要配型成功,定会捐献。
一般来说,非亲缘配型成功概率为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正如刘松山所言,他是幸运的。可幸运的远不止他一个。同月,蒙城县小辛集乡的乡村医生孙伟、家住市区的孙先生也均进行了高分辨检测,结果尚未出来。
自2011年亳州市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已有476名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有一名志愿者为挽救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杨铭章说,这一爱心队伍还需要继续扩大,希望更多的市民加入其中,为他人点燃生命的希望。意愿捐献者可直接到市区新华路献血屋申请登记,并进行现场采样。(记者 丁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在蒙城县召开的“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动员大会上,该县城关镇、立仓镇、板桥镇的负责人当场与县政府签下了工作目标的“军令状”,由此发出了全县农村清洁工...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