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活力亳州,离不开“小微”身影

来源:亳州新报 2013-06-04 16:43   https://www.yybnet.net/

大企业是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经济的血和肉。

有统计表明,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和各地区,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亳州来说,也是一样。

亳州市为此提出,既要招大引强,建设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引进、孵化好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做到抓大不忘小、抓大不放小、抓大不弃小。

人人离不了“小微企业”

无论在街边小店吃一碗面,还是在小区超市买一瓶可乐,或者去理发店剪头发,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小微企业。

按照我国企业的划分方式,依照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和微型企业四类。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无论是街边小吃店、小区超市、理发店,都属于小微企业。

因为小微企业囊括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尤其是从群众生活看,小微企业近在眼前,贴身服务,更是不可须臾有缺。”

“对人们来说,一说到影响生活,改变生活,大家想到的更多可能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跨国企业。小微企业因为其小,常常被人们从生活中忽略。”市经委中小企业办主任孙民东说,其实它们一点都“不小”,百姓生活离不开、社会就业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

位于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的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小企业,主要从事甜玉米和冷冻蔬菜加工出口,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且厂里的10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本村的农民,工人按照自己的劳动量领取工资。

据悉,当前亳州市小微企业的发展领域越来越广,已由过去从事的中药材贸易、日用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建筑业活动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教育培训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

“小微企业不仅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增添了经济活力,而且,他的领域越广,我们的生活越是离不开。”孙民东说。

“小微”虽小贡献不小

小小的丝网纱门,正在从利辛走向世界。

“别小看丝网纱门,它拥有近20项国家专利,对利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社会稳定、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利辛国际丝网城董事长周令说。

目前在利辛,丝网纱门产业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服务链。该县国际丝网城拥有各类从业人员3万余人,各类生产品牌100余种,各类参与丝网纱门加工的机械近万台。

据介绍,这个国际丝网城项目全部建成后,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出口创汇达10亿美元,可解决8万人就业的产业,这其中,小微企业功不可没。截至去年底,国际丝网城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家,其余都是小微企业,包括120家小企业和300余户个体工商户。

市经委中小企业办主任孙民东告诉记者,由于亳州市还没有专门的小微企业统计系统,其贡献无法通过数量、税收、就业等数据来表现。但从全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可窥一斑。

数据显示,全市目前有中小企业1.6万家,个体工商户12.6万家。其中,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居民收入的有力支撑。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64.89亿元,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达87.2%;全市12226家私营企业,吸纳就业近13万人,涉及家庭人口超过40多万。

“小微企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投资需求、增加财政收入、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孙民东说。

“既要外地花,也要本土苗”

1992年,利辛人刘超和家人租来两间房,建起了一个卖卤牛肉的小家庭作坊。二十余年后,这个小家庭作坊已经成长为年产值达5亿多元,产品近300种的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辛恒盛实业。

同样,现在位于市南部新区的大宅门业,也是从由石棉瓦搭建的电焊小作坊成为发展年产值8300万元的现代企业。

“今天的大企业、名企业,昨天可能还是小微企业。今天的小微企业,明天可能就是中型企业,后天可能成为大企业。”市经委副调研员田少东说,只有小微企业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这个城市的经济才有活力。

虽然亳州市尚未出台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但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在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例如,近年来亳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全民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亳州市全民创业及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和《培育扶持规模工业企业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规模企业从哪里来?就是从小微企业中来,通过培育、扶持,使之一步步发展壮大。像亳州市的《培育扶持规模工业企业奖励办法》,培育扶持规模工业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主持扶持小微企业。”田少东说。

目前,亳州市的规模企业已经从2010年的248家,发展到581家。这其中,不乏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的身影。

“活力亳州”建设离不开小微企业,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条件,小树苗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既要外地花,也要本土苗”,市政府为此提出,既要招大引强,建设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引进、孵化好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做到抓大不忘小、抓大不放小、抓大不弃小。

本报记者 杨文刚

新闻推荐

蒙城质监 黄金市场秤很准

本报讯  近日,蒙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县区内5家黄金加工销售场所进行抽检,均未发现计量偏差现象,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近期金银价格震...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芒种到 抢收忙2013-06-06 16:43
评论:(活力亳州,离不开“小微”身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