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不同的焦虑 相同的渴望 近期高温少雨致使土地干旱、水位下降,全市大面积农田受灾,涡河蒙城段千艘船只滞留——

来源:亳州新报 2013-08-21 16:38   https://www.yybnet.net/

谯城区一位农户正在展示受到旱情影响的玉米。张延林 摄淮河水位下降 千船“望闸兴叹” 涡河蒙城段已有船只滞留近一个月,目前通航时间无法预计 千船“望闸兴叹”涡河蒙城段已有船只滞留近一个月,目前通航时间无法预计 “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放闸。”8月20日,蒙城县黄碾盘大桥西侧,一艘拉沙船主无奈地说,“这么长时间不仅要少挣2万多块,生活也成了大问题。” 这是今年以来涡河?

旱热双重袭击

庄稼不停“喊渴”受干旱和高温的双重影响,亳州市农作物大面积受灾

庄稼不停“喊渴”

受干旱和高温的双重影响,亳州市农作物大面积受灾

7月底以来,亳州市出现了持续晴热少雨的天气,截至8月16日,全市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达到417万亩,有3500多亩作物因旱绝收。昨天下午,记者在谯城区立德镇和城父镇采访时看到,很多农户正在抓紧抗旱,尽力挽回损失。

连续干旱 庄稼“喊渴”

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李瑞闸紧握着水管的出口处,一条三米多长的水柱向前上方喷去,一片片大豆被下落的水柱砸得趴倒在地……“我是第一次见这么旱的天。”昨天下午,谯城区立德镇闸口村种粮大户李瑞闸正忙着给20多亩大豆浇水。这块地仅仅是他承包地的十分之一。

李瑞闸说,从播种到现在,已经浇了三遍水了,但大豆还不见挂角。而他家的玉米棒子也仅长到一拃长,颗粒都很小,“我就再浇一次,至于能长成什么样,就看它们自己了”。

李瑞闸遇到的问题在城父镇也相当普遍。张土楼村村民张孝清指着自己地里的大豆告诉记者,看着绿油油的挺喜人,但都不长豆角。“你看,这么旱能长吗?”张孝清用手将土壤扒开约五公分深,捏起一块土,轻轻一搓,土块变成了粉末。

“老话说‘大豆开花,豆棵里摸虾\’,豆子不怕淹就怕旱。”张孝清介绍,按照往年长势,大豆已经挂角了,而现在他家大豆开的花都很少。

张土楼村村主任张自卫介绍,全村有大约一千亩土地,以种植大豆和玉米为主。“受灾严重的有一两百亩。”指着一户村民田地里发黄的大豆叶,张自卫表示,这块地水浇少了,已经确定绝收。

最大努力抗旱“解渴”

据了解,张土楼村有机井5口,小口井数十口,虽然一度出现水不够用的情况,但目前基本能满足抗旱需要。

“我这块地都浇了两次了,两天就干了。”张孝清说,自己今年68岁,孩子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就靠他一个人,浇水、打农药只能花钱请人来帮忙。“今年气温太高蒸发很快,经常浇的话,恐怕收成还不够浇水的钱。”

减产减收的阴云也一直笼罩在李瑞闸的心头。“今年能保住本就很不错了。”李瑞闸说,去年虽然也旱,但经过多次浇水,最终产量还是达到了每亩地近三百斤。根据目前的情况,他把目标定在每亩地两百斤,“去掉种子、化肥、农药,还有请人来薅草的钱,估计不剩钱”。

虽然收成情况并不明朗,甚至可能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但众多农户还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总不能看着旱死不浇吧!能收入多少算多少。”一位正在浇水的村民说。

庄稼怕“渴”更怕“热”

自今年7月23日以来,亳州市高温、少雨,农作物受灾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417万亩,其中3500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7.7亿元。全市各县区中,谯城区的旱情还相对较轻,受灾最重的蒙城县目前已经启动了Ⅳ级应急预案。

“干旱不一定是最严重的一次,但高温应该是最高的。”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敬才介绍,旱情并不是造成作物受灾的唯一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温热害。王敬才介绍,高温除了加速农作物水分的蒸发,在气温高于35℃时,花粉就无法授粉,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果实的生长就受到影响。

“现在浇的话,肯定会好一些,大豆还能挂角,玉米的颗粒也会饱满一些。”王敬才表示。早在8月15日,市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立即投入抗旱。截至8月16日,亳州市已经投入抗旱机械4.6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62.6万亩。

记者 蒋加磊 实习生 李晨

高温炙烤热晕孩子

8月20日中午,小雨突降,雨后地面很快没了湿意。从黄碾盘大桥上放眼望去,拉沙船排成一条长龙。

“高温终于过去了,现在就盼着能赶紧下场大暴雨,能有足够的水量让船通行。”桥下东侧百米处,正站在船顶乘凉的船主朱先生说,他们7月27日便来到这里,原计划三天后到达谯城,可24天过去了,他们的船纹丝未动。

前几天,高温难耐,朱先生本打算用发电机带动空调让家人凉快一会,谁知发电机一启动,电路全烧了。第二天,儿子中暑晕了过去,朱先生夫妻俩赶紧把孩子送到岸边医院。

走进船舱,见一位电工师傅正忙活着。眼看着电的问题就要解决,水又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省水,朱先生洗菜洗澡洗衣全都用河水,只有烧饭时用水箱中储存的水。而现在,原来固定在船体中的水箱已经快要见底,为此,夫妻二人只能划着铁皮船到岸边买纯净水。

一旁的几家船民也在附近待了20多天了,好在他们的用大水桶做成的水箱是露天的,可以随时拆卸。其中一位船民朱女士说,前几天,船上断水了,刚满月不久的孙子一定要用清水,儿子只能划着小船载着水桶到几里之外的闸口买水,“一桶水10块钱,少了不卖”。

“船民大多数有贷款,要还利息,再不通行,买船的贷款利息都还不上。”有些船主看通行无望,只能就近将船上的沙子低价卖掉,然后掉头返航,从怀远拉石子去外地。

通航时间无法预计

蒙城县地方海事处处长孙新勇告诉记者,蒙城目前已经滞留船只千余艘,但是具体通航时间目前无法预计,除非上游河南境内放闸或蒙城周边区域出现大型暴雨。

据了解,目前蒙城闸以下航道全部断航,船只主要集中在双涧段、全集段和城区几个河段。为了解决船民基本生活,海事局工作人员联合消防官兵给停泊在距离城镇较远的船只送去了生活用水。全集渡口的深水井也已打通,能解决附近船只的用水问题。此外,海事部门还向沿岸各个港口发送通知,让他们无偿向滞留船只提供生活用水。

此时,“水上超市”也应时而生,一些沿岸村民在相对偏僻的河段,用小船载着面油等生活用品,在河面上来回兜售,生意十分火爆。

两大原因致船滞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涡河蒙城段自2013年以来已经因水位过低导致三次大量船只滞留。对此,蒙城县水务局办公室张广阔说,涡河蒙城段断航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第一、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蒙城闸,通航能力差。即使在正常水位条件下,一个小时最多只能过两条船;第二、涡河蒙城段水位受蚌埠境内的淮河闸控制,由于中间航道距离较长,水位落差大,蒙城闸下游水位经常处于低位,而且近期干旱少雨,淮河沿岸农作物用水较多,导致水位迅速下降,直接影响蒙城段的水位。

张广阔透露,目前蒙城闸的新建和扩建项目都已提上议程,但具体什么时候审批通过并正式开工还没确定。

记者 汪玉琼 实习生 杨双双

新闻推荐

蒙城县王集乡 玉米有望不减产

近日,蒙城县王集乡对全乡玉米进行预产测评,虽然前期天气高温干旱,但是由于抗旱及时,预产结果与去年同期玉米产量基本持平。图为该乡农技员到辖区石山村进行玉米预产。...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学前集中培训教师2013-08-30 21:26
猜你喜欢:
评论:(不同的焦虑 相同的渴望 近期高温少雨致使土地干旱、水位下降,全市大面积农田受灾,涡河蒙城段千艘船只滞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