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最美的词 献最美的人 3月份“亳州好人”事迹点评

来源:亳州新报 2014-04-24 16:19   https://www.yybnet.net/

桑桂立张西华于金宝朱景科李立敏

坚守三尺讲台的“弯腰老师”

昨天,经“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3月份“亳州好人”揭晓,李立敏、朱景科、张西华、桑桂立和于金宝5人荣获“亳州好人”称号。亳州市自去年4月份开始评选“亳州好人”以来,截至目前,亳州市已经评出60位“亳州好人”。

每位“好人”,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位“好人”,都有一种道德的光芒在闪耀。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厚德亳州 好人好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边”专栏,将最美的词,献给最美的人,让“亳州好人”的故事和精神在亳州大地弘扬、传承。

“只要能坚持,我都要来上课的,因为我还是一位老师,何况跟学生在一起,我就忘掉了病痛。”

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是一所离县城70里远的偏僻农村小学。这所村小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全校的学生都喊他“弯腰老师”,他就是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数学老师朱景科。

1978年7月,他开始了为人师表的人生之路。那时的朱老师风华正茂,激情如火。可是,就在朱景科老师参加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从此他只能弯腰。

25年过去了。25年来,朱老师每天都要靠止痛药来控制疼痛,随着时间的延续,朱老师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他的腰慢慢地弯下来,行走也越来越困难,他始终弯着近90度的腰,手拿着教案和教本,步履艰难地走向教室……

“我最害怕的是板书。”54岁的朱老师说,“我的腰伸不直,板书非常费劲,数学课没有板书又不行,只能写在黑板的下部,写着擦着,擦着写着,确实很累。”

最近几年,学校照顾朱老师,只安排他一个班的数学课,但从上学期开始,学校一下退休了两位教师,六个班只有七个老师,朱景科老师只好兼代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4节课。

●“亳州好人”评委会点评:

虽没有热血澎湃的宣言,却有着二十五年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虽佝偻着近似九十度的身体,却为我们竖起了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病痛拖不住前行的脚步,弯下的是腰杆,挺起来的是孩子们的希望。

助人为乐类亳州好人张西华:

为家乡捐款修路的打工仔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家乡的父老乡亲一直对我都很照顾,现在我富裕了,回报社会、造福家乡,也是理所应当的。”

他在外打拼,从底层做起,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致富不忘乡亲,自己出资16万元,为乡亲修路,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他就是来自涡阳县牌坊镇的张西华。

张西华初中毕业后,1996年到浙江杭州打工,四处打拼,努力挣钱,曾蹬过人力三轮车、捡过破烂、收过废品、当过驾驶员,尝尽了酸甜苦辣。

去年,手头宽裕的张西华在杭州成立了福丰物流公司,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去年3月,回乡探亲的张西华看到耿楼村到张庄的一条村路损毁严重,心里很不是滋味。思考后,张西华拿出自己辛苦积攒的13万元,为村民修了一条长600米、宽5米的水泥路。去年11月初,张西华在与家乡人通话中得知,张庄通往邻近的周庄一条500米的土路因集资款不到位而无法及时修建,便专程从杭州赶回老家,再次慷慨解囊,拿出3万元修通了这条路。

●“亳州好人”评委会点评:

善良成为本能,回报成为惯性。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打工仔”,辛苦打拼成为“老板”后不忘乡邻,家乡发展始终挂在心间,他自认为的平常之举,却一次次温暖着父老乡亲的心灵。

敬业奉献类亳州好人桑桂立:

闲不下来的公路养护工

“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看着别人在劳动,自己闲着心里就不舒服。自己多干点累点没啥,能把道班收拾得利索点,自己心里就踏实,就舒心!”

51岁的桑桂立是亳州市公路养护队伍中的一员。30年的公路养护工作经历,使他的脸变黑了,手变糙了,服务公路养护的痴心却从未改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部队转业的桑桂立被分配到十八里道班,从此开始了公路养护生涯。能吃苦耐劳的他任劳任怨,几年后被任命为道班的班长。虽然当了“官儿”,但闲不住的他依然每天坚持扛着扫帚,清扫路面、修补路面。

2004年,桑桂立到大杨道班工作,负责307省道36公里的养护工作。对工作从不含糊的桑桂立带领大家在路上一干就是一天,饿了啃干馒头,渴了到路边喝凉水,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

2005年,桑桂立来到燕庄道班工作,负责105国道亳州北段27.8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2006年,桑桂立养护的路段要创建文明样板路,他带领全班职工整修标准路肩40公里,同时还保证了路面的正常清扫,修剪绿化、修复护栏,样样都没落下,付出的是七个月没有好好睡过觉,付出就有回报,当年11月,105国道亳州段顺利通过了交通部检查组的验收。

虽然周末可以休息,但多年来,桑桂立从不闲着,年过五旬的他依然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路上忙碌着……

●“亳州好人”评委会点评:

虽然平常,虽然平淡,却坚守了常人难有的执着、真情,他用赤诚忠心书写奉献文章,用热诚释放敬业情怀,他身体力行,手里拿着扫把,心里装着的始终是路面的洁净和通畅。

助人为乐类亳州好人于金宝:

侠肝义胆的“编外警察”

“尽管我的工资微薄,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扶贫济困是我应有的责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于金宝是涡阳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的一名协警,他疾恶如仇、敢于冲锋陷阵,自2008年从警以来,共抓获各类犯罪分子30余人,维护了一方平安,在涡阳警界被誉为“逃犯克星”、“爱心编外警察”。

于金宝胸怀强烈的正义感,经常路见不平事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曾经在县城汽车站协助公安机关一次抓获三名小偷,还先后帮助数名走失儿童找到亲人。

于金宝平时热心公益事业,每当得知周围有困难群众,他都及时送去自己的爱心,20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今年81岁的涡阳县高兴仁老人,21年前和老伴在江苏扬州打工时捡到了一名弃婴,后来发现她智力上存在问题,既不能正常行走,也不会说话。为照顾这个视为己出的不幸女孩,两位老人20余载如一日,历尽了千辛万苦。通过媒体了解这一情况后,于金宝于3月3日上午带着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来到老人家中。当看到老人家中的窘境后,他又现场掏出500元现金,并表示对这个家庭会继续帮助,同时,发动更多的身边人来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亳州好人”评委会点评:

用行动诠释责任,用爱心传递温暖。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协警,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协警,在一次次千钧一发之际挺身而出,一次次在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刻伸出援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站上了道德的高地,感动着你我。

孝老爱亲类亳州好人李立敏:

为丈夫守住呼吸的好妻子

“只要他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孩子放学回来也有爸爸叫,我不会放弃,我会一直捏下去。”

每天早上八点钟,李立敏努力睁开双眼,顾不上洗把脸,接过公公手中的气囊,开始有节奏地捏起来。这一捏,就要捏到夜里四点钟,当气囊再次交到公公手里,她才有三四个钟头的睡眠时间。每天20小时坚持捏呼吸球为丈夫保命,这样的日子,她已坚持了五年。

2009年初,利辛县永兴镇徐寨村李立敏的丈夫徐士成突患极为罕见的格林巴列综合征。

“除了大脑是清醒的,能说话,整个身子都没有了知觉,也不能自主呼吸。”李立敏说。当年,徐士成年仅29岁,两个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8岁。在医院治了两年时间,徐士成算是保住了一条命,但从此却要靠呼吸机维持。李立敏根本买不起呼吸机,只能花500多元钱买个呼吸球,用自己的手为丈夫捏出呼吸。

徐士成的奶奶和妈妈都已过世,86岁的爷爷又体弱多病,只有66岁的公公能替她捏呼吸球。但是,公公又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白天需要出去干活,也只能在后半夜捏三四个小时,为李立敏留出睡眠时间。

“得不停地捏,超过一分钟不捏,他随时可能会断气。”李立敏说,每天不停地捏呼吸球已经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每捏一下,瘫痪在床的丈夫就能呼吸,就能活着。

●“亳州好人”评委会点评:

一双手、一个呼吸球,五年来每天二十个小时,她用如磐石般的坚守,演绎着爱情与亲情的真谛。双手变形了,容颜苍老了,唯一不变的是对家的责任和对爱的不渝。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新闻推荐

抓住当前重点工作毫不放松 坚定信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本报讯 4月27日下午,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在蒙城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委一系列有关“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亳州市当前各项工作。市委书...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逛车展 度假期2014-05-05 16:19
评论:(最美的词 献最美的人 3月份“亳州好人”事迹点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