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曾经许下的许诺
在蒙城县小辛集乡集镇上,提到“刘勇”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是一位“最美丈夫”。
1993年国庆节,刘勇和汪莉经过八年的相知相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小夫妻互敬互爱,尤其是1994年宝贝儿子的降临,更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无限的甜蜜。
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元月的一天,32岁的汪莉突患多发性“脑梗死”,在蒙城第一人民医院整整昏迷了48天。这48天里,无论刘勇怎么呼喊,都无法唤醒“沉睡”的妻子,医院先后九次开具了病危通知书,但刘勇一点也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昨天还有说有笑的妻子,怎么会突然变成了植物人。“刘勇,放弃吧,我们不怪你。还有孩子需要你照顾,把钱都花光了,以后你还指望啥。”就连汪莉的哥哥都这样劝刘勇。
“不行,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给她治。”刘勇拒绝了家人的劝阻。也许是刘勇不弃不离的坚守感动了上苍,汪莉慢慢睁开了眼睛。“刘勇,从今后我就是废人了,你离开我吧,我不想连累你一辈子。”“傻话,你忘了咱们原来拉钩许的愿,今生今世,我们要手牵手走完一辈子。”一番话后,夫妻俩抱头痛哭一场。
精心照顾病妻10多年
汪莉捡回了一条命,但因神经严重受损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再也不能正常下地走路,生活起居都离不开别人的照顾,而且为了治病,夫妻双双下岗的这个家庭已是债台高筑,亲戚邻居的钱都借光了,很多时候连油都吃不上,即使是这样,刘勇从来也没有放弃过:“有她在,孩子就有妈,这个家庭才完整。”
回到家中,汪莉坐上了轮椅,刘勇调整了家具的布局,一切以方便妻子的生活为目的。为了防止汪莉的腿部肌肉萎缩,刘勇每天都要给她按摩四次,两小时以上。上午和下午,还要“牵”着妻子练习走路,停下来休息时,刘勇就让她坐到轮椅上给她做腿部按摩。汪莉清醒的时候还明白点事理,糊涂的时候一点理也不论,每当妻子情绪烦躁时,刘勇就哄她逗她安慰她,把她当作闺女看待。
多年来,刘勇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的妻子,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未外出一次门,也从没在外边吃过一顿饭。光阴似箭,日月穿梭,一晃十三年过去了。刘勇满头青丝变成了稀疏的花白,洁净的面庞布满了沟壑,沟壑里填满了生活的艰辛。但一看到多难的妻子病情没有恶化,懂事的儿子考取了大连海事大学,疲惫的他还是感到十分的欣慰:“为了这个家,辛苦点,多累点,值!”
真汉子感动身边无数人
下岗职工刘勇十三年来无微不至照顾妻子的举动,感动了身边无数人。
刘勇的老家在小辛集乡葛海村刘大庄,全庄人先后为他捐款五万余元,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那时候,只要哪一家卖头猪或卖头牛,都会主动拿着钱到俺家,问俺家缺不缺钱。我真的很感动,说明我刘勇没做错,这也是我不能放弃、不该放弃的原因。”刘勇感动地说。
刘勇的同学和朋友得知了他家的情况后,也都纷纷伸出温暖的手,给他们送去了冬日的暖阳。张建同
好妻子,真情守护瘫痪夫
祸从天降 坚持治疗不放弃
周金英,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平实善良的心。她用自己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照料十几年瘫痪在床的丈夫,走过一程又一程,见证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2年3月的一天傍晚,周金英的丈夫周东升,突然跌倒在地,送进医院诊断为“脑血栓”。经过及时治疗和周金英悉心的照料,三个多月后,周东升基本恢复。但还没能让周金英好好喘口气,周东升却因夜间外出察看自家看守的车场,而又一次摔倒,当时便昏迷不醒,周金英哭天喊地忙把丈夫送入医院,这次医院也回天无力,接连下了5次病危通知书,建议回家准备处理后事。
但当时周金英却坚持不放弃治疗,尽管家里丈夫下岗多年,女儿也相继下岗,儿子还没成人,一家人仅靠看车场为生,经济并不宽裕,周金英却多次求主治大夫,一定要救救自己的丈夫,该用什么仪器用什么仪器,该用什么药用什么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生命不息 爱心见证奇迹
也许是周金英的爱感动了上苍,也许是丈夫周东升感觉到妻子的不舍,终于在一家人快要绝望的时候,周东升奇迹般地苏醒了。
“现在你问他饿不饿,他能回答‘饿\’一个字了啊!”丈夫奇迹般的苏醒让周金英倍感欣慰,所有的艰辛让她感到不复存在。采访时,周金英高兴地向我们描述丈夫的现状。
其实当时丈夫苏醒时,状况一点不容乐观: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只是偶尔睁一下眼睛,面无血色,身体相当虚弱,几乎与植物人一般。初期,只能靠打点滴维持生命,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但周金英却不放弃,不服气,不厌烦,她把自己的爱心和聪明才智,全都用在丈夫恢复身体上,自已摸索出一套帮病人恢复的方法,自制营养流质餐,用针管打进丈夫的胃里,十几年如一日,把周东升养的面色红润,并能简短会话,见证又一个奇迹的发生。
悉心照料 爱心胜过良药
自丈夫周东升病倒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周金英每天6点钟起床,给丈夫洗脸擦身,换尿不湿,穿好衣服,然后做自己发明的“营养餐”, 喂给丈夫吃。如果天气好,她就要把丈夫背到轮椅上,推出去晒太阳,然后把被褥、床单统统拿出去晾晒。“这样对病人好!”周金英这样告诉我们。一间仅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被周金英收拾的干净利落,无异味。虽然家中很困难,为了病人,小屋里还是安了台小空调 。我们仔细看看“吃饱喝足”的周东升,很平静躺在床上看着家里来的“客人”,白里透红的脸庞,不时向我们眨眨眼,身体状况很好。
“他能活一天我就照顾他一天,他再能活十年我就照顾他十年。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有他在,我活的才踏实,才幸福!”这就是现今周金英的生活,也是她的善良见证的奇迹。
蒋庆章 李雪云
新闻推荐
亳州市第二座博物馆即将亮相 “世界博物馆日”将至,本报记者“探营”即将正式开馆的蒙城博物馆
几名工作人员在展厅内进行最后紧张的工作博物馆中的五洲棋游戏机“尉迟寺” 独占“半壁江山”5月14日,记者从蒙城县文旅局了解到,...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