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在家庭生活日趋富裕,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有些孩子的感恩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缺乏孝老爱亲意识,家长该怎么办?
蒙城县板桥中学于永军:孩子孝老爱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需要慢慢养成。
家长的言传身教最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吃饭、住宿、穿衣、出行等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老人的态度、举止,尤其是老人生病或需帮助时,父母的做法都会印在孩子的心里,给孩子产生一种直观的影响,甚至生发一种上行下效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平日里,无论多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即便是生活再困难,也要将老人放在心上;即便是奔赴万里之外务工,也要经常关心老人冷暖;即便是日进斗金,也应该常回家看看。
价值观回归是前提
要让孩子学会孝老敬亲,第一位是让孩子树立“首孝悌”以及孝心无价的观念。家长应积极为孩子创设相应的受教育情境,或者带领孩子走进安徽“好人馆”感受“孝老爱亲”类好人事迹,或者走近身边的孝老爱亲榜样,近距离感受主人翁情怀,或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献爱心,或者共同照顾身边的一位孤苦老人……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孩子意识到孝老爱亲是人生的必修课,在弘扬传统文化,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此,孩子才能在孝老爱亲的路上越走越远。
及时肯定是动力
发现孩子在孝老爱亲方面的点滴举动,家长都应该给予及时、必要、中肯的鼓励。此举,会让孩子增加信心,会利于孩子树立将孝心进行到底的信念,从而达到家长想看到的预期目标。记者郭玉岩
于永军小档案: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学校留守儿童及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工作,所带五届毕业班均在全县同类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截至6月9日上午8时,全市已经收割小麦596万亩,占应收面积623万亩的95.7%,麦收基本结束;已夏种作物219万余亩,完成计划的30.9%。 ...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