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果村银杏树,位于蒙城县王集乡白果村,树龄1400年,树高21米,胸围750厘米,平均冠幅24.5米,目前状况濒死。为一级古树。
白果村银杏树小档案:
蒙城县城以东的王集乡白果村,流传着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一对恋人因抗拒封建婚姻双双殉情,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合葬一齐,但未能如愿。数年后,两座相距半里地的坟茔上,一南一北长出了一雄一雌两棵银杏树,天长日久,越长越大,渐渐的枝理相连,恰似恋人相互依偎的身影。
这个传说,说的就是白果村的这两棵银杏树,白果村也因为这两棵银杏树而得名。
但在白果村,笔者却只见到北边的这棵雌性银杏树。该树树皮大部分已经脱落,仅东部残留极少带状树皮,约有一米长,维系少量侧枝生长。六大主枝,只有东南部一主枝存活,其余均已枯死。用手敲击树西侧的树干,“砰砰”作响,说明树干已经空了。
村里70岁的老人周新民说,他小时候,枝头还很茂盛,攀上去躲在上面,下面人就找不到,而且树枝很粗壮。周新民指着已经枯死的枝头说,“可以像走平地一样,从树东头走到西头。”周新民说,这棵银杏树上世纪五十年代曾遭雷击,朝北的一主枝受伤枯死,北面的树皮亦被烧焦。如今仍然能够看到那雷击后烧的痕迹。 “原来只是南边1/3的树干没皮,文革时期保护不力,很多村里的孩子没事抠树皮玩,还在树干上乱画乱写,就弄成这样了。”只有东南方向一主枝存活,其余主枝皆已枯死,令人惋惜。现在,蒙城县林业局已经建造了围墙,把树保护了起来。
另一棵雄性树大约1973年左右死亡,据周新民介绍,当时几个小孩跑到根部的树洞里烧红薯吃,结果造成内燃,燃烧长达5天,救之无效,没办法砍伐掉了。
关于这两棵古树来历,还流传着一句话:“朱洪武起初,大树两棵。”这就是说,早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朝初年,这两棵白果树就已经是“大树”了。据传说,这里曾是隋朝宰相伍建章的封地,其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这里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这两株银杏。后来因为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人家悉数逃亡。在银杏树南一华里左右,有一条名叫“伍家沟”的小河沟。但在当地,居民却以姓张的居多,还有王姓、周姓、程姓等,唯独没有伍姓。
据林业专家诊断,存活下来的这棵银杏树也已经大部分死亡,死亡的部分已经不可逆转,但现存活枝还可以继续存活。当地村民提出了“百子救母”的想法,在古树的周围栽植几棵小银杏树,虽然不能救活整棵古银杏树,但也能形成新的景观,体现我们当代人保护树木的精神和意识。若干年后,或许给子孙后代留下保护古树“百子救母”的新典故。
(杨文刚)
新闻推荐
近日,蒙城县岳坊镇从提高特扶金标准、养老、医疗、再生育服务等方面,加大对计生特殊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以及其他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计生家庭)的帮扶关爱力度,并建立...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