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心灵手巧的袁润泽靠修理电器攒学费
黑屋子里的记忆
童年,对于蒙城县小涧镇吕望乡芡河村的袁润泽来说是黑色的。父亲突然离世,母亲疯癫出走,而他只能蜷缩在漆黑小屋的角落里发呆。
19年来,他经历了父母离他而去的苦痛,两次从生死边缘被拉回,痛彻心扉的过往铸就了他虽寡言却刚强的性格。懵懂中,历尽艰辛的袁润泽与姐姐一同考上了大学,可爷爷奶奶那早已弯曲的脊背还能承担得起这高昂的学费吗?
6岁的记忆是什么?“一间黑屋子。”袁润泽这样答道。
6岁那年,袁润泽的父亲和奶奶同时患上了胆结石。母亲疯癫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干重活。眼见着两个孩子日益长大,自己无力支撑这个家,又患上要动手术的病,袁润泽的父亲在村边的小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6岁那年,他经常看到母亲发疯般地从屋里跑出去,跑到父亲出事的河边嚎啕大哭。没过几年,母亲也不知所踪。袁润泽和姐姐成了孤儿。
6岁之后的那两年,爷爷奶奶要出门干活,袁润泽和姐姐只能被锁在小黑屋里,最初拼命地哭直到后来默默发呆。没有小伙伴,不喜欢说话,也不太会说,一直到上初中。
曾两次命悬一线
在袁润泽的记忆中,还有两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小时候没有零食吃,到叔叔家见有块苹果便狼吞虎咽般地吃下去。几分钟后,叔叔回家一看,袁润泽口吐白沫,脚乱蹬,原来他误食了涂了老鼠药的苹果。
在县城某医院,奶奶瘫坐在地上起不来,袁润泽静静地躺了7天。7天后,他自己突然从床上坐起来喊了一句“俺奶”,奶奶老泪纵横。
转眼到了14岁,这个年龄在农村已是一个像样的劳动力,袁润泽不怕苦不怕累,帮爷爷奶奶干完地里的活还知道去亲戚家帮忙。
一次,他帮亲戚推农用三轮车被压在了车底,送到县城医院后吐了三口血,经过治疗又保住了性命。
修理电器挣学费
童年是黑色的,没有人启蒙引导,袁润泽小学的最初几年始终在最后一排坐着,“什么也听不懂,也不会说话”。
初中之后,袁润泽发现“脑子开窍了”。上课稍微听一听,每学期都能拿回奖状,让爷爷奶奶乐呵半天。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袁润泽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
“文化课600分以上就可以上蒙城一中。”听到所在乡镇中学老师的这句话,袁润泽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背英语、政治、历史,晚上做理科作业,初三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601分。为了争取高中3年学费全免,袁润泽最终选择了蒙城六中。由于天资聪颖,袁润泽经过努力第一学期便跃居全校前20名。不过,他的成绩并不稳定,特别在高三那学期高压之下,动辄会有六七十分的浮动。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危机之后,袁润泽最终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工程系。
67岁的爷爷在工地上干小工,手指严重变形,奶奶每天捡破烂补贴家用。为了攒些学费,袁润泽和叔叔一起学习修理电器,“一看就懂,一点就会”,一个多月的时间,袁润泽挣了一千多元钱。
给老师的道歉信
虽然考上了大学,袁润泽并不满意,按照他正常的水平应该在600分左右,是“准名牌”。可由于高三一年的情绪波动,他没能如愿,也“伤了老师的心”。
“高三上学期一次月考我没考好,我一直在反省,老师也特别关心我。”袁润泽说,平时得到的关爱十分有限,这个特殊时期的特别关心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阻力,扰乱了他的步调,也让他的逆反心理达到了极致。
袁润泽不愿亲近老师,不听亲友劝告,更想脱离课堂回家自习,成绩也跌到全班倒数。高考最后一个月,叔叔才知道原来袁润泽数月来一直胃痉挛,吃不下饭。随后,在上海,一位权威专家给出的诊断结果是:青春逆反期,压力过大。
顶着压力,袁润泽还是上了高考的战场。499分的成绩并不如意,但袁润泽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又是一个百米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袁润泽偷偷地给老师写了三封道歉信,感谢老师对他的关爱,更希望老师能原谅他的叛逆,只是这几封信他一直没敢寄出去。
“经历这一次终于知道,我虽是孤儿但并不孤单,今后一定要做出点成就,回报家人回报老师。”袁润泽说。 记者 汪玉琼
贫困学子小档案:
毕业学校:蒙城六中录取院校:安徽师范大学
学子简介:袁润泽自小父亲离世,母亲出走,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今年高考被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工程系录取。他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做出点成就出来,回报家人回报老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随着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增多,急需从社会角度对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关爱和帮助。今年以来,亳州市大力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