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
暖冬让早市草莓产量较往年增加了近两成。自去年12月初早市草莓上市以来,高产量加上好价钱,蒙城县六里村的葛宏伟心里乐开了花。
“我的草莓品种好、口感好,现在游客入园采摘每公斤13元,市场批发每公斤9元。照行情,今年的利润应该还可以。 ”1月21日早晨,太阳露出半个脸时,葛宏伟在大棚内开始了忙碌。从白手起家的6亩地,到如今的240亩,葛宏伟用了11年的时间。
回忆当年创业的情景,一波三折的经历让葛宏伟很是感慨。 1997年,怀揣发家致富的梦想,葛宏伟夫妇在县城开起了全县第一家太阳能专卖店。但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到2001年欠下30万元的外债,他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也就是那次打工经历,他在合肥结识了一位种植草莓的朋友,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时,看到那位朋友种植草莓效益很好,我很受启发,想着自己试试。 ”说干就干,2004年葛宏伟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凑齐1万多元钱租了6亩地,种起了草莓。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的亏损让他雪上加霜。“当时的情况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葛宏伟没灰心,认真总结教训,第二年又种植。这一年的成功,坚定了葛宏伟把草莓做成大产业的信心。2006年,葛宏伟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3亩,2008年扩大到60亩,2014年扩大到240亩,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按照这两年的行情,每亩草莓种植的毛收入在2万元左右,除去种子、棚架、肥料和人工成本,差不多有1万元的利润,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
如今,依靠草莓种植,葛宏伟变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富裕人”。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他注册成立金穗科农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邻。 2013年,他种植的四个草莓品种参加北京 “中国草莓文化节精品擂台赛”,一举拿下两个金奖和一个铜奖,并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面向未来,葛宏伟规划由单纯种植向种苗繁育、技术推广、休闲采摘、农业观光等拓展,正实现草莓产业的梦想。
新闻推荐
3月19日,蒙城经济开发区江淮安驰汽车生产基地,工人在流水线上装配新车。 3月18日,随着江淮旗下首款小型MPV瑞风M3在山东的首发上市,其位于蒙城县经济开发区的江淮安驰汽车公司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异常忙...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