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亳州市开展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按照“小型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欢乐祥和、节俭安全”的原则,扩大群众活动覆盖面和提高群众参与度。 “这些活动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凝聚正能量,唱响好声音,让主旋律接地气、有人气。 ”中共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爱玉说。
春节期间,亳州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均摆放着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大红灯笼,将整个城市装扮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市里还免费为群众送去文化惠民大礼包,传统文化大戏伴着市民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同时,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让年味更加浓郁。
传统大戏天天演
“很多年都没现场看过这样的大戏了,觉得这个春节过得很热闹,很有意义。 ”2月24日,在亳州市魏武广场,70岁的市民李福全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听戏,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听到如此正宗的大戏,勾起了很多回忆。《打金枝》、《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后传》……2月9日至2月25日,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组织开展的“文化惠民天天演”活动,每天都在市区魏武广场精彩上演。
台上热闹非凡,台下叫好一片。精彩的大戏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看,坐满观众的广场看台不时响起热烈掌声。演员多数来自谯城区梆剧团,该团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作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节目,并将亳州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用戏曲来讲述亳州故事、宣传亳州文化、服务亳州百姓。
“咱们的艺术家们给老百姓准备了一桌文化大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的年过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滋味。 ”大年三十,在魏武广场,亳州市委主要负责人看望演职人员时说。
传统民俗找年味
春节家乡游,不做家乡陌生人。春节返乡高峰,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民俗活动,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同时还推出了亳州市民半价游的优惠政策。
结合各自特点,亳州各大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的民俗演出活动,体验传统民俗,找回年的味道,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
该市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晓燕介绍,花戏楼景区的民俗婚礼、小车子、旱船、担花篮等亳州地方民俗表演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书的表演,突出了亳州本地传统风俗民情,给外地游客和当地市民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华祖庵景区的五禽戏表演、曹操运兵道和魏武祠的汉服免费穿、投壶、梦回三国等活动,以及南京巷钱庄的迎财神、古代ATM提款活动等,也吸引了众多游人参与体验、拍照留念。
节日期间,亳州旅游景区迎来接待高峰,出游者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自驾游、散客游成为春节旅游游客构成的主要形式。由于预案科学、管理得当,亳州旅游景区秩序井然,游客文明程度较以前大为提高,确保了春节期间旅游环境的安全与整洁。
文化送到家门口
在市里开展的文化过大年活动的同时,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也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把文化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让群众感受时代新变化。
涡阳县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系列文体活动,迎新春全民健身跑活动,羽毛球、乒乓球比赛,非遗、民俗精品文艺节目展演,书画艺术作品展等,营造了“节庆有亮点,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演出,人人都参与”的节日文化氛围;蒙城县则通过举办首届网络春晚,让怀揣梦想的280多名民间草根艺术达人登台献艺,用戏曲、杂技、舞蹈、魔术以及民间绝活表演等,为人们献上了一份带有当地民间特色的春节文艺大餐;作为“中国楹联之乡”,蒙城县还组织50多名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自带笔墨、纸张等,分赴乡村、大型年集市场以及企业、军营等开展义务送春联活动,将大红春联和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在利辛县,“民俗踩街表演”、“文化进军营,军民联欢活动”、原创舞台剧《西淝河畔的女人》展演、书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形式新颖独特、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谯城区除了积极参与配合市里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外,还组织开了多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科技知识、健康卫生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文:蒋海涛 武长鹏 图:张延林
春节期间,亳州市各大景点、公园,好戏连台,民俗文化精彩纷呈,群众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典。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武长鹏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孩子变了。不再是老往小店里跑,书包里的零食、玩具也没有了。 ”蒙城县坛城镇张老汉说起自己孙女张静的变化,又惊又喜。5年级小学生张静,从记...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