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在大城市是个难题,在小县城亦然。蒙城县尝试在县城范围内建立“教育联盟”,整合并均衡分配15所小学的所有资源——
■ 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
家长择校成风,校长被迫玩“失踪”
“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就那么几所,做家长的当然想让孩子进好学校。”面对记者的采访,蒙城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已接近30万,随之而来的“择校选师”难题,也困扰着教育主管部门。
2014年之前,每到秋季开学,蒙城县教育局与其他地方一样,都会出台相关招生文件。 “文件都会提到禁止择校,但究竟如何控制,都不具体。 ”该局基教科科长陈辉举例说,文件中有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的照顾,这让不少人动起歪脑筋。为了择校,还发生过本地人办居住证的事情。
不仅如此,入学后,为进入所谓“好班”,部分家长托关系走后门,选择所谓“名师”。 “在县城,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其实差不了多少,但有些家长听信传言,偏要选老师。 ”陈辉说,择校选师既人为地造成社会对一些学校的偏见,也会伤害部分教师的自尊心。
择校选师风,让小学校长们苦不堪言。据了解,一些所谓名校的校长,每年招生前都会“消失”一段时间。“其实是换了个手机号,躲起来了。”陈辉说,校长们有家不能回,有班不能上,都是让“人情”逼的。
去年秋季招生时,蒙城县的小学校长们终于能轻松地坐在办公室里,手机也不用关闭了。当年,该县废除过去由教育局出招生文件、各学校招生的传统,改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招生文件,并组成由县长任组长,公安、人社、教育、住建等十几家部门参加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对每一名报名入学学生进行资格审查。校长们的手上不再有招生指标。
“县政府出面解决了教育部门的难题,但如何提高所有小学的教学水平,让家长们从心底放弃择校的想法,却没有那么容易。 ”陈辉说。
避免新校无人问津,逼出整合新思路
三年前,刘天福还是蒙城县亳州师专附属小学南校区的少先大队辅导员。如今,他已是仁和路小学的副校长。正当县里为均衡教育资源而绞尽脑汁时,建立不到三年的仁和路小学已获得家长们的认可,在校师生已近2000人,并获批为蒙城县为数不多的“姚基金”项目学校和全国足球示范学校。
2011年,为配合开发城南新区,亳州师专附小成立南校区,新区拆迁安置户、购房户的子女,都可以进入师资力量较强、口碑颇佳的师专附小就读。随着城南新区的扩大,2013年又建立仁和路小学,计划分流新区一半的生源。消息传来,购房户们抱怨:“我就是冲着附小来新区购房的,现在凭什么让我的孩子去新学校? ”
“当年还是按老政策办,我们担心会发生一个学校‘撑死\’,另一个学校‘饿死\’的情况。”蒙城县教育局负责人说,通过深入调研,教育局内部发起头脑风暴,拿出两条措施:面子上,给仁和路小学挂上“附小分校”牌子;里子上,派遣刘天福带领5名骨干教师进驻仁和路小学,开展身贴身示范、手把手指导。
“这两个学校整体差别太大,如何能尽快进入角色,在短时间内让仁和路小学转起来,当时我也摸不着头绪。 ”经过认真调研,刘天福与仁和路小学的领导班子决定从基础抓起、从原点出发,制定出“一拿、二用、三创新”的办学思路。“一拿”,就是把附小成熟的管理经验拿过来直接用,让学校尽快正常运转起来;“二用”,就是结合实际有选择的用,不照搬照抄,做到活学活用;“三创新”,就是结合自身实际,在创新特色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教研研讨、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上下功夫。一年后,学校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亳州红领巾示范学校”“蒙城县义务均衡发展评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们开始信赖“附小分校”的牌子,也看到了刘天福等老师的努力,当年便有800多名学生就读仁和路小学。
让老师集体“走读”,强弱校无差别招生
两校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让蒙城教育主管部门深受启发,也从中找到多年来一直受困“择校难”的解决办法——打破校界,建立教育联盟。
去年9月,蒙城县出台城区小学联盟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县城15所层次不一的小学,按照就近原则,划分成5个学校联盟,各个联盟的“盟主”由5个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担当。联盟内建立由学区联盟总校长、牵头学校副校长、其他小学校长组成决策议事机构;联盟总校长担任联盟的法人代表,各校重大工作由各校校长提出具体建议方案,报联盟校长办公会会议议决。
“在管理上,联盟实行‘五个一体化\’,这与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有些相似。 ”据蒙城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五个一体化”,即:学校管理一体化,联盟学校中层及以下干部,由联盟统一管理交流使用,牵头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师培养、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特色培育等方面,对成员学校进行指导和扶持;教师成长一体化,以学区联盟为单位,重新核定教师编制,联盟内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由“学校人”向“联盟人”转变;教育资源一体化,学区联盟合理配置各成员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共同发展为前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的资源优势;考核评价一体化,各联盟建立目标统一、内容一致、兼顾差异、面向全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各成员学校进行统一的发展性评价,牵头学校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和反馈体系,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研究,确保联盟内所有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高;经费管理一体化,公用经费核拨到联盟,按照现行中心校与所属学校间的经费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五个一体化\’,家长最看重的是教师成长一体化。 ”陈辉说,其实就是动老师不动学生,让老师在联盟内“走读”,形成联盟内学校师资力量的无差别化。在具体实施中,联盟内将在起始年级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今后将对联盟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一体化考核,实现联盟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
目前,蒙城县“教育联盟”改革的各项工作已就绪。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联盟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后,择校选师的难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蒙城县教育局负责人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日前,“庄子故里,逍遥蒙城”传统艺术作品展亮相合肥安徽画廊。展览共展出60件各类美术作品,囊括国画、书法、烙画、剪纸、木雕等艺术样式,涵盖了革命历史、现实生活、都市景观等题材。参展作者既有国...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