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葛新爱本报记者 武长鹏
因上市的头茬大棚西瓜卖出了高价,蒙城县小辛集乡唐庙村村民唐怀峰夫妇十分开心。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夫妻二人要打理65个大棚,但盘算着今年的收成能还清欠账,唐怀峰感觉一身轻松。
近日一个中午,记者在大棚见到唐怀峰时,辛苦劳作的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搞大棚种植,就得能吃苦,哪个环节工夫下不到位,就可能出问题。 ”唐怀峰说,从春节开始,经过几个月的操劳,望着大棚内满地滚圆的西瓜,感觉付出再多的辛苦都值得。目前,正是西瓜上市的高峰期,由于品种好、价格高、销路畅,唐怀峰估计这一茬西瓜卖完就能把投入的全部成本收回来,后面到10月份之间再出售的西瓜,全都是利润了。
4年前,唐怀峰因病做了两次大手术,加上两个子女上大学,欠下巨额债务。尽管之前种了七八年的露天西瓜,但由于规模小、上市晚、价格低,收益并不好。身体的病痛,加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唐怀峰感觉压力很大。
穷则思变。唐怀峰向亲戚朋友再次借钱投资大棚种植西瓜,紧接着,他便从4亩、8亩扩大到今年的18亩,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家庭经济收入也连年增长。 “按照今年的行情,18亩大棚西瓜纯收入10万元没有问题,前两年的欠债可以还清了。 ”唐怀峰对记者说。
近几年,蒙城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截至去年底,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2.2万亩,像唐怀峰一样致富的人有很多。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种植结构调整很关键。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能有效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该县农委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受辱被割颈少女深井内顽强逃生蒙城警方8小时抓获正准备跑路嫌犯
蒙城警方8小时抓获正准备跑路嫌犯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