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反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大型梆剧《民声的印记》,在亳州古井剧场进行首演,用戏曲的形式把沈浩先进事迹搬上舞台,系全省首次。
(上接01版)
2011年9月至今,亳州市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书记带头,广大机关干部共同参与,深入最困难的家庭、最边远的地区、最特殊的环境,开展调查走访,问需问计问民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大走访,领导干部感受群众冷暖,倾听基层心声,摸透基层情况,促进作风转变。
“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利益诉求是着力点,为群众谋利益做实事就是落脚点。”近年来,亳州市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定期参加政府网在线访谈,定期接听市长热线,始终把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废弃窑厂内有人非法采砂?我马上派人去现场查处。”2012年2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强亲自接听市长热线,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谯城区十河镇王合拉村村民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内有一个废弃窑厂,近来有人在窑厂池塘里非法采砂,附近耕地已经开始出现塌陷现象,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制止。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沈强现场安排市政府督查室带领国土、水务等部门执法人员立即前去现场查处,责令非法采砂船只马上停止并接受处罚。
“市长热线反映的是一线的声音,对于群众重复反映的问题要作为重点问题,市政府督查室、市长热线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进行实地调查处理,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要寻求当地政府帮助,要耐心对群众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接听完电话后,沈强叮嘱热线办负责人,市长热线是党和政府的“连心桥”,要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接听市长热线。”2008年起,亳州市65个政务类和公用事业服务类热线电话统一整合成“12345”一个热线,一个号码三方通话,实行24小时人工接听,形成了号码单一、拨打方便、服务快捷的群众诉求渠道,要求政府领导和部门一把手定期接听市长热线,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政府公开电话。
只有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深入了解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中,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愈加密切。
今年7月1日上午,亳州一中南校考场内一片寂静,只听到132名考生用笔刷刷写字作答的声音,他们正在角逐10个副处级非领导职位。
竞争性选拔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以科学用人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
2012年7月1日上午,亳州一中南校考场内一片寂静,只听到132名考生用笔刷刷写字作答的声音,他们正在角逐10个副处级非领导职位。
为保证笔试工作的严肃性和顺利进行,本次竞争性选拔工作,由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全程监督,为考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经过竞争激烈的笔试、面试后,将有10名考生走上副处级职位。
如今,竞争性选拔干部已成为亳州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在选拔10名副处级非领导职位干部之前,今年上半年,亳州市还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面向全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80后干部、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了92名年轻干部任科技副乡镇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870名年轻干部参与角逐。
公选不仅拓宽了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的视野,打破了因职数限制制约年轻干部成长的“瓶颈”,给予广大年轻干部一个成长进步的平等机会,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更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有效解决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足等问题。92名科技副乡镇长拟任人选中平均年龄29岁,全部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另外,亳州市还结合岗位实际,推行系统内部竞争上岗,采取比选方式选拔处级领导干部,丰富竞争形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实现了人岗相适,优中选强,真正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初步实现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优秀人才搭建了一个公开竞争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在选拔过程中我们科学规范操作,探索了一些改革创新的措施,除纪检监察部门外,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对选拔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面试实行‘大评委制\’,从省直机关邀请部分专家作为面试考官,现场亮分、现场录像;在人选的确定上实行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选,确保公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杜金陵介绍说,这些创新举措有效保证了公选质量,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近年来,亳州市先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7批次63个县处级干部,2批次132个科级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施展才华,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路径,改变了过去“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传统模式,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组织的视野,选出平时不易选出的人才。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以科学用人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亳州奋力跨越赶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干部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每个窗口前都摆放着一台评价器,与电子监察系统联系在一起。监察人员在接到群众的评价之后,对不满意的办理事项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比重纳入效能评估的记分因素。
2012年10月8日上午,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派繁忙的景象,在楼上的电子监察室内,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窗口单位的工作情况。
从去年5月初开始,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所有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过程和部门工作人员的出勤、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监控情发出信息,自动督促具办人员工作。
行政审批办理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实现了审批过程和交易过程的透明、公正、公开,促使行政审批窗口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走出了一条效能监察新路子,为建设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公司办理预售许可证时,如果分别到房产、建委等部门办理手续,可能最少要半个月的时间,行政服务中心了解到我们公司情况后,采用部门联办的方式,只用四个工作日就办了下来。”亳州彗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赵向阳说,行政服务中心开辟的绿色通道、 “一表通”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和群众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方便。
干部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在行政服务中心每个窗口前都摆放着一台评价器,与电子监察系统联系在一起。群众在办理各种手续或者是证件结束以后,可以对服务质量做出很满意、满意 、一般以及不满意的真实评价,监察人员在接到评价之后,会对不满意的办理事项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比重纳入效能评估的记分因素。
发展环境的优劣在于机关能效,机关能效的高低在于各级干部。
自2004年以来,优化效能建设就已成为亳州市科学发展的着力点。2009年开始对市直各类机关、部门、单位和百名科长进行民主测评,去年又开展了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队活动,市、县(区)、乡镇主要职能部门全部纳入考评范围,在考评体系上构建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百名科长民主考评、 基层站所队民主评议“三级联动”立体考核体系,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行业类部门全部接受公众测评,民主测评实现纵向、横向全覆盖。
“效能考核凭实绩论英雄!”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廉保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主测评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奖惩并施,优胜劣汰,对年度考核优秀单位嘉奖,对后进单位通报批评,主要负责人书面检讨且不得参加评先评优,连续两年成为后进的单位负责人按免职处理。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为企业服务全程代理,首问负责制,民主考评制……近年来,亳州市频频打出效能建设“组合拳”,以机关能效建设为抓手,以群众满意、基层满意、企业满意及外来投资者满意为标准,以构建“四个网络”、建立“四项制度”、注重“四项督查”、推行“两项代理”、实施“两类考评”为手段,选聘效能监督员,建立由600人组成的机关效能建设与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员库,最大范围体现评议公正性。
“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就像在我们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一样,时刻提醒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以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刘杰说。
开展模拟仿真督查、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等工作,严格运用考评结果,不断加大问责和惩戒力度,将行政全过程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对政务机关和工作人员形成约束力,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着力解决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和“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2月24日,安徽实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南部新区开工建设,这是台湾堤维西集团在大陆中部地区投资的第一个LED照明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LED灯系列、汽车照明系列、景观装饰照明、交通信号及显示器照明等产品2.4亿套。
“之所以在亳州投资,除了看重亳州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外,更看重亳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安徽实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万忠说,亳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享有中部崛起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入驻亳州之后,更亲身体验到了亳州高效、快捷、务实的服务和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坚定了他们立足亳州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信心。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0月25日上午,亳州市正式启动2012年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将利用一周时间,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让广大人...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