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过后平坦坦的水泥路,给村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村村通道路修好后,俺庄的变化太大了!”看着村里平整的水泥路,谯城区华佗镇程屯村卢庄村民卢振东乐呵呵地说。自从“泥水路”变成水泥路之后,卢庄村人的药材生意变得红火起来,生活也方便多了。一条10公里长的“村村通”道路,改变了这个曾经闭塞的小村庄。
10年来,亳州市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1万多公里,其中,村道占一半以上,全市95%以上的建制村修通了水泥或沥青路。10年来,亳州市的农村公路投资力度之大、新改建道路里程之长、通达和通畅率提高之快、建设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道路决定出路
10月9日,记者来到卢庄采访,许多村民纷纷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这条路的故事。
卢振东是一名药商,经营药材生意多年。在没修路前,他可是遭过不少的罪:“那时候路又烂又窄,送货的大车开不进来,我们只能把货先卸到架车上,然后再拉回家。”卢振东说。
卢庄有许多同卢振东一样的药材商人,大家都被这条路搞的焦头烂额。虽然卢庄离市区只有短短几里的路程,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一直发展不起来。尤其是下雨时,这个小村庄是进也没法进,出也没法出。
村民邢敏芝也有自己的烦恼,她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因为村里的教育水平有限,她一直想把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城里读书。但由于难行的道路,使她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曾经的卢庄,由于没有好的道路,药材商不敢做大生意,地产药材拉不出去,村民生活不便,极大制约了村子的发展。
难行变成畅行
10月9日上午,秋日的阳光穿透树叶照耀在卢庄这条长约10公里的水泥路上。远处,一阵敲锣打鼓声传来,往前看去,一队婚庆花车渐渐驶来。这时,附近的村民纷纷从家中走出来想看看热闹。“要是搁在以前这条路还没修的时候,别说结婚的车队了,就是一辆小摩托车从这走都颠的要命。”一位村民说。
如今,卢庄的村民们每天走在平平整整的道路上,心里美滋滋的。一位名叫吕军民的村民回忆说,十多年前,村里还是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有一天,一户人家拉着装满了一整三轮车的粮食路过,由于道路太差,车子翻了,满车的粮食滑落到了地上。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尽管村民们在走路时都很小心,可还是经常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故。“那时候,大家都是又生气又无奈,都盼着这条路能快点修好。”吕军民说。
新路带来新生
一条长约10公里的水泥路的修建,为卢庄吹来了一缕希望之风,也让这个小村庄获得了新生。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了城里学习读书。“路修好了,离家近了,从学校骑电动车回到家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邢敏芝说。
同时,新修好的路更加方便了村子里的药材生意人。有了这条路,现在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装卸货物,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出不去也进不来。
路通了,顺畅了,许多人再也不用绕远路。同时,路边的小卖部、小餐馆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看着光洁的路面,感受着生活的变化,卢庄村民的心里和脸上都溢满了幸福。
据记者了解,尽管近年来,全市新修农村公路已超过1万多公里,其中村道占一半以上,但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自然村之间、自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路网仍未全部形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市还需增加农村公路5000多公里,这将是亳州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内容之一。 记者 刘心珠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10月11日上午,在风华小学五楼会议室,一曲少先队队歌拉开了“红领巾心向党—...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