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在亳州博物馆第8展厅内参观
市区芍花路曹操公园西侧,有一座仿汉城堡式的建筑——亳州博物馆。自开馆一年多来,亳州博物馆接待参观者已突破1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最高比例。馆内大信息量的文物、立体形象的展示,犹如一本爱国主义教科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亳州博物馆正门前巨型石头上刻写的馆名,是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进入博物馆,一种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扑面而来。在序厅里,一个大大的“亳”字展现在眼前,亳州博物馆馆长张武说,这单单一个“亳”字,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大多数外地人并不认得这个字,博物馆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人们了解历史。
博物馆主展馆的基本陈列主题为《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展厅组成,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馆内陈列有大信息量的文物,有亳州花戏楼景点电脑查询,景观、沙盘、三维动画等立体形象展示,并充分利用了光、电、声、色等多种表现手法,安排经验丰富的讲解人员在展馆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观众对文物内在思想的理解及亳州文化源流形成整体的认知。
张武说,文物本身就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中国古代在科技、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亳州博物馆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张武说,开馆虽然才一年多,但参观者已突破100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职校学生占大多数。“去年‘五一\’三天假期,我们就接待了8万名学生。”张武说。
亳州博物馆也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地方。馆内第8展厅“近代和当代亳州”,陈列了彭雪枫等抗日英雄的历史资料。“七一”、“十一”等节日期间,亳州市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以及光荣院的老红军们都会来到这里缅怀先烈。
亳州博物馆就像一本爱国主义教科书,轻轻翻阅,亳州古代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便尽显眼底,通过文物与历史的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接受爱国主义洗礼。 记者 曾莹莹
新闻推荐
外地游客正在感受花戏楼的魅力到古城亳州旅游,如果不到号称“中原宝藏”的花戏楼看看,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花戏楼不仅凭借着铁旗杆、砖雕、木雕“三绝”声名远...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