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亳州老街张延林摄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当你打开今天的报纸,充满激情的2012年即将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亳州栉风沐雨,铿锵前行,在历史的扉页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居全省第一、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这一个个闪光的脚印,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曲充满激情、回味悠长的城事交响。
1.市“两会”进一步 明确发展思路
2011年,亳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在1月12日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亳州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工作总基调,大思路谋划发展,大手笔推进建设,大成效实现跨越,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优化、民生工程新突破。
这一工作思路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亳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亳州市已经有包括财政收入在内的多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文见本报1月13日头版)(记者 杨文刚)
2.亳芜现代产业园区 首批项目开建
2月23日上午,亳芜现代产业园区首批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本次集中开工的五个项目分别是安徽阁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阁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瑞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亳州华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标准化厂房项目。
截至目前,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起步区范围内,8条道路建设年内可全部完成;通过市场化建设的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经于10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园区已经引进项目25个,协议投资113亿元,其中:绿色照明产业园一期等10余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文见2月24日2版)
(记者 杨文刚)
3.亳州喜获“2012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4月初,由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30家网站联合发起的“2012网友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网络评选揭晓,亳州市从全国众多旅游城市高票脱颖而出,位居第三。
该活动自3月10日正式拉开帷幕以来,吸引了上百万名国内外热心网友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经过网友初评和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旅游主编复评,亳州以第三名的成绩,与北京、长沙、成都、郑州、库车、儋州、呼伦贝尔、泰州和九江等城市一起,入围“2012网友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
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模式,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本次被评为“2012网友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证明了亳州这座古城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正在被更多的网友认可。(文见4月9日3版)
(记者 蒋海涛)
4.亳州市核定公布40处“市保”单位
4月上旬,为适应文化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市政府将古淝公所等40处不可移动文物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地级亳州市自成立后,原亳州市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县一区范围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没有核定公布。为了理顺市县文物保护关系,加强文物保护力度,亳州市决定重新核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此次也可以说是亳州市首次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此次公布的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是结合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代表着亳州市特有历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亳州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文见4月10日3版)
(记者 蒋海涛)
5.40亿元改造谯城区老城区
4月11日上午,市政府与中国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亳州市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建设项目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致力于亳州市谯城区老城区综合改造建设,该公司将在6年时间里投入约40亿元用于谯城区老城区综合改造。
据悉,亳州市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建设项目位于主城谯城区,以涡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
目前亳州市的城市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亳州市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作为亳州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5月30日上午,北部新城一期工程在亳州工业园区开工奠基。不久的将来,亳州北部新城及老城区将建成成为全国一流、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新区。(文见4月12日2版)(记者 杨文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员会召开2012年度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九三学社中央十大会议精神,并对2013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n...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