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表演尤其受到观众的欢迎
在市区花戏楼广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精心打扮,把自己装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表演抬花轿、舞龙等民俗表演。如果不是了解情况,很难看出这些把观众逗得合不拢嘴的演员是由30位离退休老人扮演的。
老人因民俗表演结缘
在这个喜爱民俗表演的群体中,30位成员均是离退休老人,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56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62岁,除了五位成员是男性外,其余的都是老太太。他们给自己的群体起名叫涡河公园腰鼓队。
这个腰鼓队有两名队长:69岁的刘广田和62岁的张治魁。两位队长告诉记者,这个腰鼓队2008年9月组建,当时只有20个人,大家因为都喜欢打腰鼓而常聚在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后来,周围又有一些人想加入其中,于是队伍逐渐扩充。现在这个腰鼓队分为表演组和乐器组,乐器组由五人组成,其余的都是演员。
大家除了平时常在一起打腰鼓,还跳民族舞、扭秧歌、学习民俗表演,交流的内容多了,大家的生活也更丰富了。
队长刘广田告诉记者,这支腰鼓队是大家伙自费组成的团体,自娱自乐,团队的成员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离退休干部。退休之后,时常感到天天在家闲得心里发慌,没有丝毫的归属感,后来聚在一起,互相有了说话的对象,既玩了心里也亮堂了。
56岁的孙玉玲在下岗后做小生意,这两年孩子大了,在家闲着没事便出来学打腰鼓、扭秧歌。她说,现在感觉自己充实多了,和这么多年纪相仿的人在一起跳跳唱唱玩玩,很开心。其实,腰鼓队的成员都是这个心情,大家纷纷表示,天天在家里看电视睡觉对身体也不好,现在这样既玩乐了又锻炼了身体,大家伙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观,找到了精神寄托。“三年前我退休了,其实在退休前我就开始学习打腰鼓,现在真正地放松下来专心学习打腰鼓、进行民俗表演,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60岁的景玉玲说。
“腰鼓队需要音响、锣鼓,只要说一声,大家伙都愿意凑钱。除了道具是大家伙凑钱置办外,每个人跳舞或民俗表演需要的服装费都是各自负担,图的就是个乐。钱也花不了多少,大家也都乐意为自己喜欢的事承担点必要的开支。表演时,大家也是自己给自己化妆,快的帮助慢的。我们就像个大家庭一样。作为队长,我负责看管道具,有演出时负责通传一声就行。”张治魁说,腰鼓队的分工特别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大家相处得一直非常融洽。
自导自演自娱自乐
民俗表演多以传统文化内容为素材进行创作,表演者巧妙地利用服装、头饰、道具进行打扮和表演,扮相看上去非常可爱,表演时也会带有诙谐幽默的韵味儿。在亳州市,人们还时常在办喜事时进行民俗表演,以示喜庆。
“马先荣和爱人殷献春加入到这个团队后,半路出家的他们开始进行节目创作。《西游记》片段、《大头娃娃》、《抬花轿》、《小车旱船》这些民俗表演节目就是现在我们时常表演的,而且观众都感觉表演得挺好。”队长张治魁说。
除了以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民俗表演外,这些老人还擅长表演舞龙。这个表演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起初排练时老人们都会累得汗流浃背,但当表演得到围观群众的认可后,老人们就会感到特别欣慰。
除了民俗表演以外,现在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民族舞进行表演。大家伙说,无论是民俗表演还是民族舞,每一个节目至少要一周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排练,大型的节目要两周时间排练才敢拿出去表演。因为参加表演时,表演组的成员都会参与,25个人要逐个先熟悉节目表演的节奏,然后还要互相磨合,做到步调动作一致,这对于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近年来,这支腰鼓队的表演范围越来越大。他们开心地说,这两年,每年药市开市时,他们还都会应邀进行表演,带给大家喜庆之余,观众一阵阵叫好声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队长刘广田说,未来,他们希望如果条件成熟的话,队伍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离退休老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共同感受喜乐的气氛,让老人的身体都能在玩乐中棒起来。
记者 刘景侠 文 李辉 摄
新闻推荐
亳州电动三轮车治理已有些时日,且不是第一次治理,但电动三轮车乱象似乎没得到有效改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当前治理电动三轮车重在治标没有治本有关。 &nbs...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