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亳州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唷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自本期起,本报推出“亳州历史多名仕”专栏,刊发亳州本地历史名人以及与亳州有关联的历史文化名人与亳州的渊源,以飨读者。
治平四年,欧阳修到亳州任职。他到亳州任职的原因,应该说有两个:一是这一年的正月,宋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国丧期间,可能是天气太冷,穿的衣服太多。欧阳修一时疏忽,内穿紫袄,被御史刘庠看见,“濮仪之争”后,朝中本来就有不少人对欧阳修恨之入骨, 刚好趁此机会弹劾欧阳修。刚刚登上皇位的宋神宗深知得到这位“三朝元老”辅佐的重要性,于是派内使悄悄告知欧阳修,让他尽快换掉紫袄。
二是被御史蒋之奇指控与儿媳妇吴春燕乱伦。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承流言劾奏之。之奇仍伏于上前,不肯起。诏二人具语所从来,皆无以对,俱坐谪官。”污蔑就是污蔑,欧阳修在给皇帝的谢表里面说到:“未干荐祢之墨,已弯射羿之弓。” 即便是这样,欧阳修也感觉自己在朝廷中任职如坐针毡,于是强烈要求退出朝政,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的身份出任亳州知州。
宋真宗时的亳州曾盗贼横行,民不聊生,所以朝廷命李迪为亳州知州。这种状况到了神宗时期有了一定改善,欧阳修在《戏书示黎教授》里面写道:“古郡谁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世治人方安垅亩,兴阑吾欲反耕桑。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在他心目中便仅次于阜阳了。
尽管亳州的生活很是逍遥自在,但是历经三朝、起起落落的欧阳修此时再也无心从仕,因此熙宁元年春在亳州时,上《乞致仕第一表》,此后又连上数表,请求告老还乡。欧阳修在熙宁元年写成的这篇文章里说,他前一年到亳州任上已是年底,也就是这一年,朝廷不仅没有答应让他回家养老,反而又把他调任青州。他在亳州的时间短短不到一年,但是他与亳州的因缘远不止此。
欧阳修一生三娶,第二任夫人杨氏便是亳州知州杨大雅之女。杨大雅文风质朴,对骈俪的四六文不甚满意,对于欧阳修的古文写作有一定影响。
杨大雅生性耿直,所以任职集贤院二十余年不得升迁。天禧年间,奉使淮南,遇大风翻船,冠服尽失。当时丁谓人在金陵,派人赠衣一袭,丁谓是一名佞臣,独揽朝政,所以杨大雅坚辞不受。其人为人之耿直可见一斑,他自己解释道:“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所以致此。”
杨大雅最后在亳州任上去世,当时杨大雅同第二任夫人张氏育有四子一女皆已成长,张氏见欧阳修生性驯良又丧妻两年便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他做填房夫人。
韩亿,字宗魏,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曾任亳州永城知县,官至太子少傅,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儿子韩纲在庆历年间曾经做过光化军的头领,但是此人生性苛刻怯懦,所以最后守城逃跑,被史册所唾骂。好歹人家是官二代,受祖辈父辈的荫庇,韩宗彦也就是韩纲的儿子、韩亿的孙子,最后还是做了欧阳修的长女婿。
所以细细算来,欧阳修和亳州的因缘从二十八岁娶杨氏为妻到在亳州任职,再到将女儿嫁予韩宗彦为妻,前前后后至少持续了30年。
新闻推荐
在市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检测中心,检测员正在对将要检测的蔬菜进行取样。 刘心珠 摄试点超市:检测结果将及时公示...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