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慧慧)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安徽省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自2012年下调后,通过监测,居民户家庭碘盐浓度和儿童、孕妇尿碘浓度中位数明显下降,碘营养状况均趋于适宜水平。
通过在病区广泛实行食盐加碘等防控措施,1987年,全省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到2013年,已连续28年未发现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近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科学补碘的原则。据全省监测数据,自实施食盐加碘以来安徽省居民户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水平。 2007年起在37个高碘乡镇停供碘盐,改供无碘盐,到2013年无碘盐食用率达到99.76%。针对部分地区儿童尿碘处于适宜量的平均值偏高水平的状况,2012年3月15日起,安徽省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从35㎎/㎏降至25㎎/㎏,有关监测结果表明,新标准实施后,居民户家庭碘盐浓度由29.9mg/kg下降到22.8mg/kg,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由 316.5μg/L下降到219.1μg/L,孕妇尿碘浓度中位数由254.1μg/L下降到189.9μg/L,碘营养状况均趋于适宜水平。
据悉,安徽省将继续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措施,同时会不断进行碘营养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安徽省居民的碘摄入量处于合理水平。今年起,还将在来安县、金寨县、泾县、铜陵市铜官山区、亳州市谯城区、淮北市相山区设立6个省级碘缺乏病监测点,其检测数据将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从而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
【相关链接】
5月15日是全国第2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
据专家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摄入碘不足所导致的损害,正常人碘摄入不足时,可能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更会影响胎儿脑发育,也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曾是严重危害安徽省百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
专家表示,碘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疾病,科学补碘是关键。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静)5月20日,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组织了一次居民消防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加强了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当日15时,财富广场消防控制中心发现C座7F烟感...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