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超和母亲赵德荣
贫困户,先天性脑瘫,常年瘫痪在床,但他有颗敏感而坚强的心脏,把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与挫折化作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写下了三百多首饱含热情的诗歌。对他而言,诗歌不仅是他宣泄感情的“场所”,更是支撑他生活下去的精神家园。他的名字叫李月超。
生活在诗歌的世界里
初见李月超,很难将他与想象中的诗人形象匹配,尽管见之前已经有人反复提醒了这点,黑色毛领外套,红色泛黑毛衣,说话磕磕绊绊,无法正常站立,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有着热情奔放的内心世界。
诗人是热爱生活的,45岁的李月超是贫困户,同样爱着生活,从他的诗歌里就能看出。“留住,留住,贞魂古今难束。”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诗词,出自他的《如梦令·咏梅》,他说他想把梅花那股倔强的精神留住,因为它和他很像,但又留不住。
从2008年起,李月超创作的诗歌不计其数,从老式功能机写到新款智能机,已经失去写字能力的手却借着手机的便利敲打出一首首诗歌。他将诗歌用手机发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收获不少回音,李井才和李井奇就是其中两位。
李井才是李月超的发小,也是李月超的“家庭医生”,在村民眼里,李井才是最了解李月超的。在李井才看来,李月超象棋下得非常好,整个村里都难逢对手。
对李月超来说,李井奇最懂他。每次收到李月超的诗歌,李井奇都会仔细阅读,觉得诗歌写得不错,他还向身边的朋友募捐为李月超出诗集,印刷了1000册,花费将近一万元,收纳了李月超300多首诗。李月超收到了几本李井奇为他出的书,不过他都送人了,现在手上只有A4纸打印的一本文稿。文稿上的作者名字是李悦超,李月超笑着说,用喜悦的悦能表达开心的心情,我在诗歌世界里是开心的。
为坎坷人生寻找出路
李月超家住谯城区赵桥乡溜集村寨东队,瘫痪在床也有十几年了。他的脑瘫是先天性的,父母带着他去过很多地方求治,收获甚微。李井才说,李月超脑瘫影响的是运动功能,智力方面和正常人相差无几。
在李井才看来,李月超是个非常积极进取的人,骑着手摇车走村串户卖过老鼠药,村里盛行租赁瓷器行业时李月超也凑过热闹。虽有过努力,但李月超身体缺陷越来越难以赶上时代的脚步,老鼠药、租赁瓷器行业成了明日黄花。
在生活面前,李月超是个不屈服的人。小时候他借着拐杖走路,一直走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借着手摇车走路,直到手摇车退役。为了生计,李月超在村口开了个超市,虽然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但他仍然乐此不疲。
生活的磨难除了培养出李月超倔强的性格,还让他越来越敏感。初中时,因为同学的取笑辍学了,虽然他知道玩笑没有太多恶意,但自尊心强烈的他还是做出了至今后悔的选择。同样因为自尊心和别人一句玩笑“除了下棋你还会干啥”,李月超20年没有碰过象棋。
自尊心同样能让一个人拥有强大的动力。敏感的李月超有时会觉得别人看不起他,内心苦恼压抑,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灵魂是自由的,李月超磕磕绊绊地说道,讲到深情处全身颤抖,这不仅是因为身体疾病,还因为自由让他浑身激动。“青眼明善恶,跛足踏空门。”他把自己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提并论,告诉别人身体虽不能走路但灵魂自由。
舐犊情深母恩难报
作为母亲,75岁的赵德荣理解和支持儿子的诗歌梦,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比儿子的快乐更重要,看着儿子拿着自己的诗歌文稿说笑,她在旁边跟着笑,仿佛儿子只有七八岁。
赵德荣的付出,让李月超内心充满了愧疚。李月超的父亲去世20多年,是母亲赵德荣承担起家里的所有责任。十年前,赵德荣摔伤无钱医治,在亲戚的资助下,李月超终于把母亲送到医院进行手术。
在溜集村,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拄着拐杖的赵德荣端着饭穿过村庄给儿子李月超送饭,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谯城区文明办主任李斌谈起赵德荣和李月超母子,动情地说他们的母子情值得我们学习,赵德荣已经被评为谯城区好人,以后还将申报亳州好人。
李月超受到的照顾不仅来自母亲,还有身边的亲戚朋友。李井才经常为他理发、刮胡子,到他的便利店和他唠嗑;李月超一个亲戚用木头和自行车零件给他制作了一个手摇车,坐在手摇车上他可以自行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
2018年,李月超终于用上了智能手机,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新知识,视野也打开了,但经常上网的李月超从来没听说过脑瘫诗人余秀华,这个与他有着相似命运的湖北妇女。(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谯城区观堂镇充分发挥“村村通”广播、书香村居讲堂、标语、专栏、微信、QQ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