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6日,记者从省农委获悉,随着今夏小麦再获丰收,为期5年的首轮小麦高产攻关在安徽省画上完美句号。同时,今年全省小麦总产达到120.65亿公斤,比2005年增加39.85亿公斤,占全国同期冬小麦增量的22.9%。
2005年秋种,省政府决定在小麦主产区开展“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 5年来小麦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从单产看,今夏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攻关前增加84公斤/亩。攻关前安徽省小麦单产比全国平均低29公斤/亩,今年则已经比全国平均高18.6公斤/亩,由5年前的全国第9上升到第6。涡阳县率先实现小麦亩产超千斤,22个县(市、区)小麦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迈入全国小麦高产县(市)行列。从总产看,今年全省小麦总产已达120.65亿公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2006年至2009年,全省小麦产量增加36.9亿公斤,占全省同期粮食增量的八成。品质也不断优化,今年全省小麦优质率达到 80%,比2005年提高了39.8个百分点。据中储粮安徽省分公司统计,自2006年启动小麦收购以来,小麦二等以上所占比例由41%提高到目前的82%。
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告诉记者,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主要靠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同时重点落实典型示范、政策激励、行政推动、防灾减灾和服务创新等五项措施。
全省小麦良种补贴政府采购统供规模由2005年的430万亩扩展到今年的3822万亩,实现了主产区全覆盖。过去安徽省小麦种植户习惯大播量,每亩播种35斤—40斤,农业技术人员以降低播量和适期播种为核心,着力提升播种质量,现在平均每亩播种量降低到25斤—30斤,12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亩均播量在20斤左右。
“一炮轰”是安徽省小麦种植户的传统施肥方法,而现在农民则普遍采用分次施肥、氮肥后移等施肥技术。特别是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后期叶面喷肥得到广泛应用,有效防止了后期脱肥早衰。今年安徽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08万亩,比2006年扩大2548万亩;小麦病虫害综防率71%,比2005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安徽农业大学 胡承霖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